笔试的话,在答题的时候一定不要慌张,另外的话读题要仔细
1.
政治理论水平。就是对政治理论的了解程度,主要测查应试者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其它理论(如:管理学理论等)的程度及灵活应用的能力。主要通过选择题,判断题来测查。
2.
公文写作能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常用公文的写作和处理,包括报告、大事记、调查报告、公告、函、会议记录、会议纪要、计划、决定、决议、领导讲话稿、命令、批复、请示、通知、通报、通告、指示,还有讲话稿、倡议书、演讲稿等等形式的公文写作,这些体现在笔试答题的各方各面,公文写作能力贯穿于整个考试之中。
3.
文字表达能力。主要测试应试者是否具备以规范、准确、简练、清晰、严密的文字,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这体现在答题的各方面,最主要贯穿于公文写作的内容当中。
4.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遴选笔试后成绩一般会在1-2周内出来。遴选笔试是一个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的环节,通常会有很多人参加,所以评卷和核对成绩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为了保证评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评卷人员可能需要对答卷进行仔细的阅读和评分。此外,还需要进行成绩的统计和整理工作。因此,一般情况下,遴选笔试的成绩会在1-2周内出来。在等待成绩的期间,可以继续准备下一阶段的面试或其他招聘环节。同时,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反思自己在笔试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此外,如果等待时间超过了预期,也可以主动联系招聘方了解情况,以便及时了解自己的招聘进展。
作为一个遴选上岸已工作三年的前辈来说:
要不要参加遴选,还是要看自己,但是我觉得,遴选还是能参加就参加吧,因为到了35就不能考了,没到之前试试,又不会吃亏。
至于遴选成功后的益处有什么,说说我的遴选经历:
基层待了五年又穷又忙还单身……
福利待遇真的没有像网友说的那些“年薪20万”、“稳定活少工资高”、“灰色收入”......
对于人们常说的灰色收入,我只想说一句,真的是无稽之谈,乡镇公务员的服务对象是老百姓,温保都有问题的人,拿什么行贿?再者请问,对于各种Z策的执行者,最底层的人员,能有什么受贿的条件,何来灰色收入?
年薪20万更是离谱了,想想就可笑,一年有个四五万都是不错的了,工作五年了房子首付的影都没存到呢。工作条件艰苦,业余生活单调,工作头多,忙碌而少有休息。
长期处于这种高度紧张而且压力比较大状态之中,身体、心理都会出现危机,真的是忙到不可开交,忙着写材料,没时间谈恋爱,忙着谋划来年工作,没时间陪别人吃饭,忙得没日没夜,没时间规划诗和远方。
这五年,我算是悟了,在乡镇工作一辈子,能得到提拔,干到乡科级的屈指可数,干到县处级的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一辈子也许被一个科员所定格。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我开始参加遴选,唯一一个相对来说最公平,并且是低成本提升自己的办法。
总结的多了,能力水平会进步。领导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很重要的一个素质就是他们所干过的工作能总结出步骤方法,捋出关键、重点,给予下属全面系统、切中要害的方向性指导。
——)上岸后的生活?
上岸之后的生活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的我是一个“井底之蛙”,
如今工作视野更开阔,到部委一级之后无论处于什么岗位,阅览的材料,都可能是这个领域全国各地最好的经验,只要用心揣摩梳理,站位和思路一定不同。
工作成就感更强,参与的工作涉及到D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和改革、甚至影响国计民生、行业领域发展,能更直接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自我价值实现感更强。
物质生活有基本保障,住房目前有福利Z策、单位食堂不错,医疗教育都有基本保障,我比较关心福利房,目前配售房Z策各单位都有,由中直国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调配,价格也差不多,但是排队时间很久,每个单位情况不同。
最后说一说工资方面,据我所知,科级8K,处级10K,局级12K,(地区不一样会有差异)没有年终奖,有第13个月的基本工资,跟基层时候的自己比起来,天壤之别,现在也能存一些钱了,房子也安排上了,生活步入了正规。
对那些迷茫的基层同胞们说一句,想要摆脱现状一定要参加遴选考试,上岸后的生活太爽了,不知道从何备考也别着急,简单分享一点经验。
——)笔试怎么备考?
(一)强化知识储备
如果平时的工作是写材料,备考自然是轻车熟路,用不了多长时间;如果忙于事务性工作,从未接触过文案类的工作,那在平时一定要保持着学习、读报的良好习惯。
复习的时候和平时的积累联系起来,我习惯看人民R报、新华网、半月谈,里面都会发布一些热点新闻、评论员文章,还有评论区的一些看法点评,既有对策又有解析。
看的时候注意记录标题、金句,可以用在议论文中作为论点,充实自己的答题思路,好的句子一定要积累到笔记本上多翻多看。
(二) 掌握工作思维
在遴选考试中,想要获得高分,还是要掌握好机关工作思维为妙。
因为遴选考试要的就是能够直接上岗工作的人才,必须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还能够具备高层思路才能够算得上是单位想要的人才。
那么潘战遴选全课就是一定要看的了,因为我在备考的时候认真看了一遍能够听出来潘战具有丰富的机关单位工作经验,所以对于机关工作思维还是讲的不错的非常不错的。
上课的时候我会重点听潘战讲的各种真题的做题方法与思路,基本听完一遍就能很好的学会站在工作岗位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了,然后我去写题就能感觉自己的每一条解决方法,都能够在工作中落实,不是以前的那种纸上谈兵了,所以我觉得潘站在遴选备考的时候还是非常有必要跟学一遍的。
(三) 做真题补缺漏
遴选考试最后落在一个字,是写,机关以文辅Z,从上到下都缺“笔杆子”,文字能力是年轻公务员进步晋升得到赏识跨越发展的绝佳捷径,没有之一,如果把考试能力转化输出在日常工作中,也会推进日常工作迈上新台阶。
翻开遴选真题,会感受到强烈的本领不足,这要比领导讲多少遍“克服本领恐慌”都感受的直观深切,Z策理论不懂或吃不透、公文形式多逻辑架构屡不清、内容无法展开、材料明白含义但无法应用于答题……
面对一道历年真题,先思考是框架哪一部分的内容,看是否纳入了知识体系,如果有,对应做好标记,并梳理清楚这个知识点的出现频率,如果没有,就要找到这个知识点的来源,详细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并纳入到知识体系框架中。
主要考的是案例分析和写作这些主观题,不要太刻意的看答案,不喜欢的题也要做,拿到题目后不管擅长不擅长,要静下心去思考,这类题不在于做得多,也不在于看的答案多,而在于能够静心、认真的多答几次。
多思考和总结,在有限时间里最大程度的提高,形成思路后,在有格子的稿纸认真作答——不是随便列个提纲了事,答题完毕后,再看参考答案,看其中哪些是自己没想到的、哪些是比自己想得好的,再综合起来,形成自己新的答案。
答题同时也是练字的过程,主观题在笔试成绩中占比很大,若卷面一塌糊涂,答得再好也恐难得高分,卷面整洁并不要求字一定漂亮,整体看起来舒服就好,这点小细节直接影响着阅卷者的心情。
(四) 考场答题技巧
要把长期的备考成果及时高效地转化为考试高分,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合理分配时间。在通观全局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每道题的答题时间,具体到每道题的时候,也要处理好思考时间和作答时间的关系。
力求答案准度。作答的准确性是得分关键,主观题作答要做到抓住关键,突出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逻辑化。
审题要慢,作答要快。要认真审题,避免因压力、紧张等导致跑题、误题等。
针对材料答题。同一类主题可能在考前练习过,这时候一定要克制住碰到原题的惊喜,一定要仔细阅读材料,看清题目侧重点,不要脱离材料草率下笔,以免答偏了。
——)面试需要注意什么?
笔试通过之后面试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可忽略,一定要好好准备,做到以下几点。
1、面试答题要有内容
面试答题的内容并不复杂,分成两层意思来理解。
一是简单理解,让自己有话说,其实当题目练习多了不难发现,面试考察的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分析,解决问题就是回答影响,原因和对策。
很多对策和影响分析会很雷同,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总结常答的要点再结合题干的具体问题做到具体分析是很好的答题内容。
二是要有内容就是要有知识的补充,体现知识的价值,在考场里能让考官刮目相看的肯定是知识水平较高的人,能侃侃而谈的人,这一些就必须做好知识的补充。
备考时候可以多去了解什么地方是“五位一体”,什么地方是“Z府工作报告”,什么地方是“时事新闻”。
2、 面试时回答得有条理
有序的理解是相对简单的,所谓有序有两层意思。
一用逻辑词汇,使自己答得更有次序,使主考听得更清楚。
二建立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如:一、二、三点之间是宏观的,中观的,微观的,或者是时间的逻辑,这样答得逻辑很重要,会使主考刮目相看。
3、 面试答题要有交流
面试其实是面与面的交流,没有交流的口试肯定不会取得好成绩,而交感神经的表现应该分成眼神、语气、停顿、重音、肢体语言等,这些都能提高交流的感觉。
举例来说:答到重点的答案一定要重音突出,这样才能让考官第一时间抓住重点中的重点,这样你就不能得高分了,可见,交流感有多重要。
——)个人一些浅谈
以我个人感受而言,基层架构较小,领导职数有限,未来发展会面临较大瓶颈,通过遴选考试跨层级进入中央部委或省厅,真的是改变命运实现逆袭的有效渠道。
上岸之后最大的感受是,我有话语权了。举个栗子,在基层单位不小心得罪了某位领导,会被压制很久无法翻身,但在部委不同,盘子够大,与领导不对眼,可以申请换单位换岗位,只要好好工作尊重领导团结同事一样有出路。
(这是极端个例哈,无论在哪里,都要尽可能与领导同事搞好关系啊。)
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交一些能量更高的领导同事,不止在工作的时候能帮忙,备考的时候也能收获不少。
孤军奋战往往显得有些凄凉,遇到志在遴选的同行者,与优秀的人一起进步,不会彷徨孤单,能让自己动力更足,生命更加充实。
再者说了,结交一些能量高的朋友,还能提高理解力、学习力、领悟力、执行力、协调力、洞察力等综合能力。
上岸之后会发现上级机关领导同事的综合素质确实相对更高,多跟这些人相处自己的人生境界、思想格局也会在这样的熔炉中淬炼提升。
最后说一句,高考卯足了劲往前拼,是值得的!
遴选亦是如此,拼一把,未来同更优秀更有思想的人前行,才能成长进步更快!
看完记得点赞!
遴选对象是已经参加工作人员,所以笔试内容应该是跟岗位有关题型不固定的,申论笔试是针对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招录新工作人员的初试筛选,题型基本固定。
2021年河南遴选笔试挺难的,平时要多做题
哪个环节都相对来说比较公平! 笔试由组织部,人事部以及招考单位共同组织,面试本单位以外的考官必须有3个人以上,政审也是2人或2人以上的考察小组进行考察,都是尽最大化的避免不公平现象,所以遴选还是很公平的! 如需了解更多遴选资讯,可以搜索一下北辰遴选!
刷到这里的同学,手指不要动了!
身体坐直打起精神来,这个答案可以帮你节省90%寻找其它答案的时间。
首先我要说的是遴选笔试考第一难,很难,除了绝对的实力之外,还要有运气的加持。
当然我就是既有实力又有运气的人,22年以笔面第一的成绩上岸了武汉市直单位。
虽然笔试只考了80.2分,但也是第一的成绩,并且是一战上岸。
所以相信我,这篇答案会让你在准备遴选的时候脱胎换骨。
我结合所有遴选高赞回答,自己一战上岸的经历,把大家普遍关心的遴选问题做了总结。
文章开始之前,我最想对参加遴选的宝子们说:遴选失败很正常,但一定要坚持下去。
本文字,全文手码,各位准上级们点赞鼓励下啊~
只收藏不点赞的宝宝都是耍流氓o( ̄ヘ ̄o#)
------------------------------------------------------------------
做基层公务员的那几年,是我命里的一道大劫。
工作前三年,直接把自己逼到墙角,每天都想不开。
要不是我爸走得早,我妈没再婚,就我一个崽,真心不敢让我妈送黑发人,大概我现在应该在盒子里了。
就这情况,遴选这个救命稻草来了,你说我考不考?
乡镇岗,从市里来到镇子上,无穷无尽的值班。身边同事基本上是当地的,就算是值班,他们依旧可以回家过节。只有我自己要呆在出租屋里。
第一年我还好,第二年的中秋,自己买了瓶酒,看到外头有小孩儿在放烟火,喝了人生中第一瓶“透明饮料”。
那是个很落后的镇子,没有火车,没有公交,没有滴滴,也不可能有夜生活。更别说什么兴趣班、肯德基麦当劳。
而我,在这里,没有朋友,没有对象,也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
那段时间里,手机,就是我的一切。
第四年的时候,我妈膝盖不得行了,要去市中医院做理疗。她每天一瘸一拐去坐公交,而我只能在这个镇子上,打电话和她说慢一点,注意安全。
连最起码的接送,都做不到。
那段时间,无力又无助,我什么都做不了。
直到第五年,阴差阳错下了解到遴选。我突然意识到,这应该是我唯一离开这个镇子的机会了。
满心欢喜打电话到中组部咨询的时候,得到了一句“五年服务期内不准调动”。得,又是一盆凉水直接泼到了我的头上。
又过了一年没有生活,一切要为工作让步的日子。熬啊熬啊,终于到了20年10月,服务期结束。
也是感激上级开明,服务期结束之后我和部门老大表明了自己的情况,以及想要参加遴选的意愿。几次交谈之后,上级同意我备考遴选,但绝对不能耽误工作。
也是怪我自己不争气。
21年第一次参加省直遴选,自己踩了太多坑,走了太多弯路。
工作和备考没有分配好,压力越来越大,最终笔试惨不忍睹。别说进面了,五十名内都看不到我的名字。
可是我真的很想回到市里,不想一辈子困在这个小镇子上。这里医疗跟不上,教育跟不上,观念和我完全不一样。
就这一个回家的机会,我不想放弃。
大概我生来就注定命途多坎坷,22年我终于可以开始着手备考的时候,距离遴选考试也就2个月左右。
还能怎么办呢,硬着头皮上呗。
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上次自己失败的原因总结出来。又找了很多大神的备考经验,梳理清楚之后,第二天就开始努力备考。
不得不说,方向正确之后备考顺利了很多。也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尝试答题的时候不像第一次那么吃力和费劲。
参加笔试那天还有点儿小风,挺舒服的。答题的时候我挺紧张,害怕自己又失败了。结果出成绩的时候,我一看,80.2。
后面就是资格复审、面试,体检。然后填各种表,调出档案,来现单位报道。
现在的生活不说别的,起码有那么些烟火气了。不再是一眼望到头的处境,身边聚集了一群优秀的人;待遇虽然没有翻番那么夸张,但也是涨了那么一些些的。
最重要的是,周末我还能和妈妈一块儿过个早,然后享受被我妈薅去菜场买菜,回家和家里人吃饭,听我姨我舅唠唠叨叨的生活。
接下来是一些关于遴选的备考建议,如果你也想参加遴选,那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准备:
1.注重提升自己的高层机关工作思维
遴选是非常注重经验和能力的,只有真正掌握好高层机关工作思维,才能真正了解工作,深入到工作实际当中。
所以笔试想要让阅卷官给出高分,就要具备高层机关工作思维。明确高层机关思维的重要性之后,就可以直接听潘战遴选全课了。
毕竟在这方面,我真心觉得没有比潘战更适合的老师了。
潘战老师讲解题目的时候会用自身的经验讲解,因为之前在高层机关工作的经历,讲题的时候都是从实际工作的角度讲解和分析的,这些内容很容易理解,并且老师会针对报考单位进行分析,帮助我进一步了解报考单位的情况,这在回答的时候也能更符合报考单位。
老师讲题目的时候是按照题型和答题步骤讲解的,思维的提升只需把老师分析题目时的思路和方向搞定,后面我做题也可以从那些方向切入,剩下的就是跟着老师把真题过一遍就能拿下了。
2.要注意提升自己的材料阅读速度
19年和20年两次省直遴选,和自己备考时候刷的真题对比下来,能够明显感觉到的一个大的变化,就是遴选考试阅读量在增大,且阅读难度在提升。
19年那次笔试分数这么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自己阅读速度太慢,考场上耽误了太多时间,影响了最终的写作。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自己在阅读中理解出错,最终立意直接偏离,影响了最终的考试成绩。
20年重新开始准备遴选的时候,每天上下班路上,中午午休时间,我都用来看求是或者是单位文件。在看的过程中有意识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并且用听潘战学到的归纳总结的方法提炼材料要点。最终的考试成绩,证明了这个方法还挺有效的。
3.遴选考试也要积累答题素材
遴选笔试想拿高分,光靠培养思维和提升阅读速度肯定是不够的。还要学会积累,提高自身的策论水平。
平时我在看《求是》或者是听人民日报APP的时候,遇到自己觉得不错的句子,或者是一些比较独特的立意角度,我都会把它们整理到积累本上。
等到周末的时候,就尝试用这些积累下来的材料进行写作,或者是结合起来运用到自己的答题内容当中。
每天积累一点点,坚持到笔试前一个星期的时候,积累的材料就已经足够支持自己答题。加上每周的练习,考试时写作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
4.时政在遴选考试中非常重要,自己要留心
策论是遴选考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我也是到了备考后期,自己刷了很多真题之后才感觉到,一大部分遴选的真题和当年的政策还有热点是相关的。
所以备考遴选的过程中,最好是把每一个政策理解透彻。前面提到的看《求是》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上面对政策的理论分析全面又深入。
做好积累,加上听潘战培养起来的高层机关工作思维,真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就是热点时事也是遴选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备考过程中每天晚上的新闻联播吃饭的时候就能顺便听了。通勤路上不好看手机直接用人民日报APP听当天的锐评文章、热点文章也是可以的。
5.遴选没有捷径,多听多练多写是最快的上岸之路
高层机关思维培养得再好,阅读速度再快,积累的材料再丰富,自己不动手去写去练习,那也是什么作用都没有的。
只有真正动笔练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真正水平是什么样子的,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提高。
遴选的历年真题有很多,翻看再多想得再多都不如自己动手把题目回答一遍。做真题的时候最好是按照正式考试要求和流程进行,最大限度上把真题利用好,让自己更好地进入到应试答题状态当中。
6.每一道题目都要做好总结和复盘
整个遴选备考过程中,不管是听课,积累材料,还是做题,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做好总结和回顾。
听潘战培养高层机关工作思维的时候,每学习完一个题型,就要停下来,看着笔记把这部分的笔记回顾梳理一遍。确认自己都理解清楚之后,刷题尝试过自己会使用这些思维答题之后,再去学习下一个题型。
看求是、人民日报锐评文章积累材料的时候,每个星期使用材料练习结束,要再回头看看这些积累的材料。重新把材料再读一读,用词、语句都再精炼一下。
用题本和真题做题的时候,不要只是修改自己的答题内容,还要针对示例答案做好分析和梳理。把自己存在的不足找出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过头看看自己存在的这些问题改进了没有。
7.实在不想学习的时候就多练练字
在阅卷官看不到你的时候,你的字迹就是你的脸面。而且工整美观的字迹,能让考官稍微多花一点点时间,去寻找答案中的得分点,能让自己拿到更高的分数。
所以如果自己的字并不太工整的话,那就从备考开始每天花10-20分钟的时间,去练练行楷字。建议最好直接买申论答题规范词的行楷字帖,练字过程中还能把一些常用的规范词积累下来。
8.做好适合自己的备考规划
之所以把这一点放在最后说,是因为关于遴选备考时间的争议一直存在。我有看到一些上岸大佬说并不需要怎么准备,突击背背材料政策,就能上岸。
但对于我来说,第二次备考虽然只有两个月,那也是在经历过第一次备考对遴选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整体来看,个人认为遴选备考时长在3-6个月最合适,基础好的时间稍微短一些,和我一样公文写作不太好的准备时间就长一些。
【最后的话】
每个人参加遴选,都有着自己的理由。不管这个理由是什么,我都祝愿所有选择了遴选这条路的小伙伴能顺利上岸。
税务部门遴选笔试文秘是税务部门在招聘工作人员时经常采取的一种选拔方式。税务部门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部门,其工作职责非常繁重,因此对于招聘文秘人员也非常重视。税务部门遴选笔试的目的是通过考核,选拔出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人才,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税务部门遴选笔试文秘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税务相关知识、文秘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三个方面。首先,税务相关知识是考核文秘人员对于税法、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掌握程度,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税务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为税务部门提供支持和协助工作。
其次,文秘技能是指考察文秘人员的文书处理能力、文件归档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以及文件排版能力等方面。作为税务部门的文秘人员,要承担起管理文件、处理文书、安排会议等各种工作,因此文秘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综合素质是考核文秘人员综合能力的一种方式。税务部门的工作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具备一定水平,才能更好地胜任税务部门文秘的工作。
税务部门遴选笔试文秘的考试流程一般分为报名、笔试、面试等环节。
首先,报名是考生参加税务部门遴选笔试的首要步骤。考生需要按照招聘公告的要求,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并按时提交到规定的招聘机构。报名阶段一般会要求提交个人简历、学历证书、身份证明等材料。
接下来是笔试阶段,即考生参加税务部门遴选笔试。笔试一般分为专业知识考试和综合能力考试两个部分。专业知识考试主要考核税务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能力考试则是考察文秘人员的各项能力。笔试的形式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等。考试结果会根据一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最后是面试阶段,即通过笔试的考生进入面试环节。面试一般分为个人面试和群面面试两个环节。个人面试主要是考察考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群面面试则是考察考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面试结果会综合考虑笔试成绩和面试表现进行评定。
备考税务部门遴选笔试文秘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税务部门遴选笔试文秘的考试难度相对较高,通过考试进入税务部门成为文秘人员,对于个人来说具有很好的就业前景。税务部门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部门之一,拥有较为稳定和丰厚的薪资待遇,同时具有良好的晋升空间。
税务部门文秘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能够接触到税收相关知识和工作体验,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税务部门还会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使文秘人员能够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另外,税务部门的工作稳定性较高,一般不会受到经济波动等因素的影响。税务部门还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感,可以为个人的职业形象和个人发展提供积极的推动。
综上所述,税务部门遴选笔试文秘是一项具有较高难度的考试,但通过考试进入税务部门工作对于个人来说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希望各位考生能够认真备考,全力以赴,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
不是我觉得,是遴选确实难。
遴选考试上岸我花了三个月,可是在此之前我考公就花了两年,进入体制后在新余乡镇党政办又服务了三年。连着考了三次遴选,第三次才用三个月时间上岸到南昌,为了遴选我攒了至少六年的经验。
这可能是属于遴选的幸存者偏差,你只看到了上岸的说自己两三个月拿下考试,但她们却未曾展示自己学到凌晨的样子。每一个遴选上岸的人,背后堆积的都是高高的公文材料,厚厚的练习笔记,更有一步一个黄泥脚印的基层工作履历。
遴选考试的生态很丰富,有不同层级、不同组织方式、不同性质、不同地域等,每一种生态对应不同的难易程度。从考试组织形式、考试测查要素和个人备考条件三个角度,来分析一下遴选考试为什么这么难,难在哪里。
从考试的组织角度看,不同的组织要素,对应不同的影响因素。遴选是政府机关组织的“抡才大典”,响应组织号召,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跃升并不容易。
考试层级繁多
从市直机关遴选,到省直机关遴选,再到更上级机关遴选,越往上遴选的难度系数越大。本来规定遴选只在市级以上领导机关开展,现实中一些县区也从乡镇基层遴选工作人员。2021年中央机关遴选和选调公务员446人,通过报名的人数不少于20000人;2021年河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201人,报名人数9800多人。
总体来说,有志向报考省直机关或更高层级部门岗位的,需要应对更激烈的竞争。这就像参加体育赛事,你在校园运动会上出类拔萃,但是参加市运会、省运会乃至全运会,遭遇的竞争就大不相同。很多人觉得,在市直机关工作的幸福感很高,生活压力也没那么大,考试的难度相对小一些,因此更倾向选择市直机关。
职位数量稀少
符合报名条件的前提下,到底是报考报录比高的,例如只招1人或者2人的职位;还是报考报录比低,比如招考5人及以上的职位。这道过去不容易解答的选择题,现在也越来越清晰明了了。
以前受制于报名信息不对等,容易出现某些岗位大家扎堆报名,另一些岗位又乏人问津的情形。现在为了引导理性报考,很多地方的报名系统开放了报名和过审人数的实时数据,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扎堆报考的情况依然存在。前年让我印象特别深刻,2020年我们江西隔壁福建的省直机关遴选,省纪委监委三个职位遴选15名工作人员,累计报名人数超过1400人,竞争相当惨烈。
职位性质差异
遴选的动机不尽相同,两种较为常见,一是在基层太累太苦,希望通过遴选到上级清闲舒适一点的部门,甚至调动到边缘佛系部门也无所谓。
二是满身抱负,希望获得更大的机遇和平台,这类人比较看重部门的实际权力。是不是实权部门、成长的空间大不大、提拔的机会多不多,例如两办、组织部、纪委监委、宣传部和经济口等。遴选职位在单位内部是核心部门还是边缘部门,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遴选上岸到省办公厅,也是为了从小地方的乡镇走出来,给自己更多成长的空间。同时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省会的教育资源是地级市不能触及的。
由此种种原因,那些传统印象中的冷门岗位,遴选报考人数爆满的现象时常出现。这也在意料之中,毕竟很多人希望多点个人生活和业余时间。不过上岸到所谓的清闲部门,也不一定能真的闲下来,工作总是糟心琐事居多。
组织形式不同
遴选考试是统一组织还是部门单独组织,也有较大区别。统一组织的遴选,一次性释放较多岗位,相当于分散和稀释了竞争,相反,如果是部门单独组织,相当于吸引了火力。
大部分省市会采取统一组织的方式开展遴选工作,也有部门单独发布公告的,相互配合。凡事有例外,比如云南省直机关近年来没有组织过统一遴选,每次都是遴选部门单独发布公告,就像挤奶油一样,一点一点把省直机关的用人需求释放出来,竞争就比较大了。
近年来的另一个趋势是,省直和部分市直机关统一遴选步调、统一遴选试题。江苏省、河南省、福建省、安徽省等都是这样做的,既降低了组织成本,也降低了竞争力。
地域差异明显
每年进行几次遴选,不同地区各不相同。在疫情之前,重庆市历来每年组织两次市直机关遴选,上下半年各一次;再往前,福建省福州市直机关曾经也规定每年遴选两次,但执行时间不长,就退回到每年一次的频率。
大部分省、市执行的是一年一次统一遴选,也有一些省份固定两年开展一次,比如江苏省、河北省这些;还有一些省份不固定,像贵州省直机关从2016年到2021年尚未开展省直机关统一遴选。
中间间隔时间越长,积累的遴选需求就越旺盛,这就像洪水来临时的大坝,如果长时间蓄水,开闸泄洪时水流必定争先恐后,滔滔不绝。
有限制性政策
无论是公考还是遴选岗位,都包括报考年龄的限制。全国比较普遍地以35岁划线,也有少数职位放宽限制到40岁以下的。还有地方规定得更为细致,比如湖北省规定29岁后的科员、32岁后的副主任科员也不能参加遴选,备考时间就显得更紧张。
新京报曾经发文质疑“遴选以35岁划线”的合理性,很多参加遴选的人也希望适当放宽要求。但到现在为止遴选年龄限制政策仍未松动,多半也是考虑到输送新鲜血液,能够激发组织内的工作活力。
限制性政策还包括报考次数,中部某省委组织部明确,每人每年仅限一次机会。不管你参加市直机关,还是省直机关乃至更高层次的遴选,一次机会没有把握好,就只能等下一年。假设本科22岁毕业顺利考上公务员,24岁获得遴选考试资格,以后还能够按点晋升职级,到35岁也就十二次机会。
这些限制抬高了遴选考试的成本。这就是为什么遴选备考,从一开始就要地基筑牢,积累经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新晋公务员初进体制内,就开始规划遴选备考的原因,这条困难的路,一走就是好几年。
从考试的考察要素看,用好新思想是重难点,笔试主要考察大家的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现在,公务员遴选公告一般把考察要素定位为“用新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考你答题思路的实用性,想要遴选考试答出实用性拿高分,复习的时候可以把《潘战遴选全课》认真刷一遍。潘战讲的高层机关实际工作思路是我听过分析的最透的。课上讲思路的时候用经典真题,和工作中的大小事儿举例,贴合实际地去理解,一个题型学完去举一反三没啥大难度。
掌握这种工作思路和方法把握住答题的大方向,带着方法去认真刷题练题,遴选上岸到一个不错的岗位挺有机会的。
除了答题思路,很多人在备考过程中,也把政策理论视作最大敌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策论体系庞大。就像站在远洋中的轮船上眺望大海,极具压迫感和摸不到尽头的无边无际感;
二是策论内容丰富。很多人专精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方法,但对其他领域的内容完全是新手小白,学起来吃力费时;
三是策论重逻辑性,写起来相对抽象。如果不善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不善于运用细节化、具体化的思考方式,学起来就会很枯燥,很梳理清楚其中的框架脉络。这还只是第一道难关,接下来还有一道难迈过的坎儿,即如何把政策理论与给定材料结合、与实际工作方法结合。
平时准备的那些框架看起来很优质,但是临了就是不会用、用不好,也是大家备考遴选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源就在于没有弄清楚,政策理论最基础的逻辑和架构,所学与所用不相匹配。平常积累的框架、素材要及时应用练习,熟练运用之后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积累练习可以用中公出的公开遴选申论与写作100篇,这本里收录的优秀写作范文涵盖题型和涉及话题广泛,属于备考阶段的高速路和充电站。把具体题目自己先练习一遍,再看答案解析示范修改自己的写作内容与框架,练上五六道题就能看见进步。
从个人备考角度来看,缺乏坚持、无法提升是痛点。如何平衡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始终是备考必须解决的问题。很多人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行动配不上决心,或者只是看起来很勤奋,实际上收获不多。
归结起来主要是很难把备考这件事善始善终,遇到些困难就倒在了半路上。应该从长计划、具体安排。刚开始的时候尤其需要循序渐进,先从简单的内容学起,先从短小的文章读起,培育必胜的信心。
这其中的理论素养提升以及写作能力,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尽快提升上来的,所以需要大家长线作战。必须每天安排出一定时间学习理论知识,提升理论素养,可以每天观看新闻联播紧跟时政热点。
也可以阅读官方媒体评论文章,像人民时评的文章都是有品质保障的。当然最后阶段有必要进行模拟考试,尤其以历年真题为主,因为历年真题与考试的出题习惯最为接近,能够让大家适应答题感觉。
最后要提醒大家,考察环节对于遴选的每个人而言都非常重要,因为考察环节也要刷人。用人单位主要希望通过考察,来发现大家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工作作风、道德品行等方面是否符合要求。
对于参加遴选的人而言,面对考察,一方面是需要与自己原单位领导沟通,希望在考察过程中对自己有中肯的评价;另一方面自己也要对之前的工作做好梳理归纳,因为可能会让大家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些总结答辩。
做好上述这些,遴选上岸的路会没那么难走。其实无论是考三年上岸,还是准备三个月上岸,都不要让别人的成绩左右了自己的心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做好当下的事情就是成功的关键,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