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笔试都考什么?难度大吗?

时间:2024-09-03 21:56 人气:0 编辑:招聘街

一、遴选笔试都考什么?难度大吗?

不是我觉得,是遴选确实难。

遴选考试上岸我花了三个月,可是在此之前我考公就花了两年,进入体制后在新余乡镇党政办又服务了三年。连着考了三次遴选,第三次才用三个月时间上岸到南昌,为了遴选我攒了至少六年的经验。

这可能是属于遴选的幸存者偏差,你只看到了上岸的说自己两三个月拿下考试,但她们却未曾展示自己学到凌晨的样子。每一个遴选上岸的人,背后堆积的都是高高的公文材料,厚厚的练习笔记,更有一步一个黄泥脚印的基层工作履历。

遴选考试的生态很丰富,有不同层级、不同组织方式、不同性质、不同地域等,每一种生态对应不同的难易程度。从考试组织形式、考试测查要素和个人备考条件三个角度,来分析一下遴选考试为什么这么难,难在哪里。

从考试的组织角度看,不同的组织要素,对应不同的影响因素。遴选是政府机关组织的“抡才大典”,响应组织号召,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跃升并不容易。

考试层级繁多

从市直机关遴选,到省直机关遴选,再到更上级机关遴选,越往上遴选的难度系数越大。本来规定遴选只在市级以上领导机关开展,现实中一些县区也从乡镇基层遴选工作人员。2021年中央机关遴选和选调公务员446人,通过报名的人数不少于20000人;2021年河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201人,报名人数9800多人。

总体来说,有志向报考省直机关或更高层级部门岗位的,需要应对更激烈的竞争。这就像参加体育赛事,你在校园运动会上出类拔萃,但是参加市运会、省运会乃至全运会,遭遇的竞争就大不相同。很多人觉得,在市直机关工作的幸福感很高,生活压力也没那么大,考试的难度相对小一些,因此更倾向选择市直机关。

职位数量稀少

符合报名条件的前提下,到底是报考报录比高的,例如只招1人或者2人的职位;还是报考报录比低,比如招考5人及以上的职位。这道过去不容易解答的选择题,现在也越来越清晰明了了。

以前受制于报名信息不对等,容易出现某些岗位大家扎堆报名,另一些岗位又乏人问津的情形。现在为了引导理性报考,很多地方的报名系统开放了报名和过审人数的实时数据,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扎堆报考的情况依然存在。前年让我印象特别深刻,2020年我们江西隔壁福建的省直机关遴选,省纪委监委三个职位遴选15名工作人员,累计报名人数超过1400人,竞争相当惨烈。

职位性质差异

遴选的动机不尽相同,两种较为常见,一是在基层太累太苦,希望通过遴选到上级清闲舒适一点的部门,甚至调动到边缘佛系部门也无所谓。

二是满身抱负,希望获得更大的机遇和平台,这类人比较看重部门的实际权力。是不是实权部门、成长的空间大不大、提拔的机会多不多,例如两办、组织部、纪委监委、宣传部和经济口等。遴选职位在单位内部是核心部门还是边缘部门,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遴选上岸到省办公厅,也是为了从小地方的乡镇走出来,给自己更多成长的空间。同时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省会的教育资源是地级市不能触及的。

由此种种原因,那些传统印象中的冷门岗位,遴选报考人数爆满的现象时常出现。这也在意料之中,毕竟很多人希望多点个人生活和业余时间。不过上岸到所谓的清闲部门,也不一定能真的闲下来,工作总是糟心琐事居多。

组织形式不同

遴选考试是统一组织还是部门单独组织,也有较大区别。统一组织的遴选,一次性释放较多岗位,相当于分散和稀释了竞争,相反,如果是部门单独组织,相当于吸引了火力。

大部分省市会采取统一组织的方式开展遴选工作,也有部门单独发布公告的,相互配合。凡事有例外,比如云南省直机关近年来没有组织过统一遴选,每次都是遴选部门单独发布公告,就像挤奶油一样,一点一点把省直机关的用人需求释放出来,竞争就比较大了。

近年来的另一个趋势是,省直和部分市直机关统一遴选步调、统一遴选试题。江苏省、河南省、福建省、安徽省等都是这样做的,既降低了组织成本,也降低了竞争力。

地域差异明显

每年进行几次遴选,不同地区各不相同。在疫情之前,重庆市历来每年组织两次市直机关遴选,上下半年各一次;再往前,福建省福州市直机关曾经也规定每年遴选两次,但执行时间不长,就退回到每年一次的频率。

大部分省、市执行的是一年一次统一遴选,也有一些省份固定两年开展一次,比如江苏省、河北省这些;还有一些省份不固定,像贵州省直机关从2016年到2021年尚未开展省直机关统一遴选。

中间间隔时间越长,积累的遴选需求就越旺盛,这就像洪水来临时的大坝,如果长时间蓄水,开闸泄洪时水流必定争先恐后,滔滔不绝。

有限制性政策

无论是公考还是遴选岗位,都包括报考年龄的限制。全国比较普遍地以35岁划线,也有少数职位放宽限制到40岁以下的。还有地方规定得更为细致,比如湖北省规定29岁后的科员、32岁后的副主任科员也不能参加遴选,备考时间就显得更紧张。

新京报曾经发文质疑“遴选以35岁划线”的合理性,很多参加遴选的人也希望适当放宽要求。但到现在为止遴选年龄限制政策仍未松动,多半也是考虑到输送新鲜血液,能够激发组织内的工作活力。

限制性政策还包括报考次数,中部某省委组织部明确,每人每年仅限一次机会。不管你参加市直机关,还是省直机关乃至更高层次的遴选,一次机会没有把握好,就只能等下一年。假设本科22岁毕业顺利考上公务员,24岁获得遴选考试资格,以后还能够按点晋升职级,到35岁也就十二次机会。

这些限制抬高了遴选考试的成本。这就是为什么遴选备考,从一开始就要地基筑牢,积累经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新晋公务员初进体制内,就开始规划遴选备考的原因,这条困难的路,一走就是好几年。

从考试的考察要素看,用好新思想是重难点,笔试主要考察大家的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现在,公务员遴选公告一般把考察要素定位为“用新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考你答题思路的实用性,想要遴选考试答出实用性拿高分,复习的时候可以把《潘战遴选全课》认真刷一遍。潘战讲的高层机关实际工作思路是我听过分析的最透的。课上讲思路的时候用经典真题,和工作中的大小事儿举例,贴合实际地去理解,一个题型学完去举一反三没啥大难度。

掌握这种工作思路和方法把握住答题的大方向,带着方法去认真刷题练题,遴选上岸到一个不错的岗位挺有机会的。

除了答题思路,很多人在备考过程中,也把政策理论视作最大敌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策论体系庞大。就像站在远洋中的轮船上眺望大海,极具压迫感和摸不到尽头的无边无际感;

二是策论内容丰富。很多人专精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方法,但对其他领域的内容完全是新手小白,学起来吃力费时;

三是策论重逻辑性,写起来相对抽象。如果不善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不善于运用细节化、具体化的思考方式,学起来就会很枯燥,很梳理清楚其中的框架脉络。这还只是第一道难关,接下来还有一道难迈过的坎儿,即如何把政策理论与给定材料结合、与实际工作方法结合。

平时准备的那些框架看起来很优质,但是临了就是不会用、用不好,也是大家备考遴选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源就在于没有弄清楚,政策理论最基础的逻辑和架构,所学与所用不相匹配。平常积累的框架、素材要及时应用练习,熟练运用之后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积累练习可以用中公出的公开遴选申论与写作100篇,这本里收录的优秀写作范文涵盖题型和涉及话题广泛,属于备考阶段的高速路和充电站。把具体题目自己先练习一遍,再看答案解析示范修改自己的写作内容与框架,练上五六道题就能看见进步。

从个人备考角度来看,缺乏坚持、无法提升是痛点。如何平衡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始终是备考必须解决的问题。很多人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行动配不上决心,或者只是看起来很勤奋,实际上收获不多。

归结起来主要是很难把备考这件事善始善终,遇到些困难就倒在了半路上。应该从长计划、具体安排。刚开始的时候尤其需要循序渐进,先从简单的内容学起,先从短小的文章读起,培育必胜的信心。

这其中的理论素养提升以及写作能力,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尽快提升上来的,所以需要大家长线作战。必须每天安排出一定时间学习理论知识,提升理论素养,可以每天观看新闻联播紧跟时政热点。

也可以阅读官方媒体评论文章,像人民时评的文章都是有品质保障的。当然最后阶段有必要进行模拟考试,尤其以历年真题为主,因为历年真题与考试的出题习惯最为接近,能够让大家适应答题感觉。

最后要提醒大家,考察环节对于遴选的每个人而言都非常重要,因为考察环节也要刷人。用人单位主要希望通过考察,来发现大家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工作作风、道德品行等方面是否符合要求。

对于参加遴选的人而言,面对考察,一方面是需要与自己原单位领导沟通,希望在考察过程中对自己有中肯的评价;另一方面自己也要对之前的工作做好梳理归纳,因为可能会让大家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些总结答辩。

做好上述这些,遴选上岸的路会没那么难走。其实无论是考三年上岸,还是准备三个月上岸,都不要让别人的成绩左右了自己的心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做好当下的事情就是成功的关键,加油吧。

二、遴选笔试答题技巧?

笔试的话,在答题的时候一定不要慌张,另外的话读题要仔细

三、遴选需要报笔试班吗?

恕我直言

以一个普通三四线城市为例:每年乡镇机关公务员参加遴选的大概2000多人,通过遴选进入市级以上单位的不足3%。

可见遴选的难度,细数身边认识的遴选成功的,没有一个是完全自学上岸的。大家都是报班学的!这还只是乡镇的公务员,县里也不乏有考中央上岸的大神。

所以就怕有些人起点比你高,还比你努力的卷遴选。至于问报班的同学肯定也知道遴选卷的现状了,而且自己也不放心自己,那么就不用迟疑,早点报班准备比啥都强!

反正宇宙的尽头是公务员没错,但是我觉得现在会多个遴选。像东北、中西部这种基层“进厂”式的公务员,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是遴选,再不把握住机会,那就真的苦日子一眼望不到头。

答主是去年上岸了西安市直,从县里到市里我整整走了七年,当年我硕士和考公都是一战上岸,所以对任何考试无比自信的我,以为服务期一过,备考一段时间就能顺利上岸。

谁知道遴选直到第四次才真的悟到了方法,最终上岸了。好在还没到35岁的限制期,不然真的完蛋了......

所以最后一次上岸的经验我一定要分享出来。希望大家在备考的路上少走弯路。以最少的时间顺利上岸!

一、如何有重点的准备遴选

✔遴选考点 全面剖析

遴选的基本含义和题型大家应该都知道,不需要再过多解释,但是遴选的本质考点,一定要注意!

无论中央遴选还是省市遴选,公告中基本都会标明考察能力,例如“主要测试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对比分析就能发现,这三点基本是所有遴选考试的核心,几乎出现在各个遴选笔试的公告中。

这也就意味着不管地方在哪,单位是啥,只要按照这三方面去备考,就不会出错。但是每个点没有具体衡量标准,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

✔先来简单解读一下三大考点:

Z策理论水平,是对于时政的理解把握,需要不断更新及深入学习。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机关单位工作的熟悉及理解,综合现实、岗位等各种因素解决问题。

文字表达能力,机关单位必备工作能力,笔试体现自身能力的关键。

✔根据三点的重要性、难度分配复习时间:

1、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习政策理论,背重要的国家Z策、指示方针,日常关注最新时政及社会热点。

需要能做到不管考试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对应上相应的时政知识,并且能够结合对理论的理解作答,将政治性落实到回答中。

2、用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文字表达,字不好的先练字,然后模仿公文、作文范例,背基本的写作格式和框架,积累语句、热点解读等素材。

需要能做到看到材料和题目,快速抓住关键点,列出清晰的框架思路,然后有条理的填充每一个点。

3、用三分之一的时间集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实际解决问题,首先要对工作足够了解,即目标岗位的工作内容、处理方式,其次要能立足实际解决,不能只是假大空式回答。

另外,这一部分需要结合成套真题练习,落实到每个问题的答案中,然后通过做题形成固定答题思路。

二、遴选的备考工具如何准备

随着发展,遴选市场逐渐壮大,让人眼花缭乱,不同于公考长时间备考有机会试错调整,遴选通常是短期备考如两三个月,所以需要直接找到实用工具不然一旦走弯路就注定会失败。

综合我在备考期间用过的所有辅助工具,根据实用性推荐如下:

1、开岸青云班

青云班很牛逼,这么说吧,完整跟一遍算是给遴选进面上了份保险。一是与体制内工作的贴合度这块老师讲的很牛,二是遴选考察的就是笔杆子能力强不强,闭门造车没法提升写作能力,而开岸的材料批改是我见过最diao的,抓我写作的问题一抓一个准,文章的高度、深度、亮度老师会标记的清楚好理解,我完整的磨了三篇作文,文章结构也更加清晰有层次,提炼的观点也足够一针见血了。

不过开岸配套的资料有点少,这点需要大家再下功夫了,建议用的时候搭配着我说的教材用,效果杠杠的。

2、华图遴选笔试专用教材

作为第一次参加遴选考试的小菜鸟,这套教材是我一下就能看懂的。我当时也看了中公的教材,就前面的内容一下就给我弄懵了。看了华图教材之后,才知道各个题型可以分得这么清这么细,上面的例题也都是近几年的,于是最终我就直接选择留下了华图教材。

3、中公遴选笔试考题大全

中公的真题是题目都是按照正式遴选笔试的样式排版的,答案部分的解析也很详细,每道题目的得分要点,都写得清清楚楚,自己一看就能明白。

而且这套卷子还送了配套的标准遴选笔试答题纸,这样进行模拟考试的时候,用这些答题纸真实感会更强。同时也能让自己尽快适应使用标准答题纸答题,以免正式考试的时候出现什么意外情况。

4、人M日报APP、《求是》杂志、报考单位官网

这些都是备考过程中的辅助资料,在备考的间隙、利用好碎片时间自己看一看做做积累就行。

人M日报App主要就是用来积累答题素材、好词好句,重点关注“热点”和“锐评”两个板块的内容就行;

《求是》杂志主要用来提升自己对政策理论的理解水平,上面的文章对政策的理解非常到位,多研读几遍对笔试甚至是后面的面试答题都非常有帮助;

报考单位官网主要用来了解目标岗位的工作实际,每个周上网站看看更新的工作动态、文件,了解一下近期报考单位的动向就好。

二、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Z策理论

对于政策理论,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背,这是很正常的,但有没有下一步就没有效果。很多觉得自己背了,考试却用不上,感觉受到了欺骗浪费时间。

其实就是没有理解,只下表面功夫。就拿比较简单的“SJ大报告”来说,大家都会去背内容,但有的人只是粗略背一遍,没有去思考里面体现的思想,与自己工作的关系。

注意参加遴选的都是决策机关,不是基层,你连政策都不理解,怎么能作出判断指导,所以政策一定要理解为主,将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方法:一定要把功夫用在平时,耐心去研究每一个考点,将国家政策、LD人讲话理解透彻,脱离那种基层只需要做事的老思想。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家参加遴选都有工作经验,很多人觉得自己处理问题能力完全不需要练习,工作经验也很充足所以不需要对这一部分进行练习。

这种想法就注定笔试过不了关,一定要谨记遴选的性质是从基层到高层,那么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肯定也是有很大转变的。

就拿环境污染来说,从全国到省市,再到乡镇,是一层层通知的。

在乡镇大多考虑的是秸秆焚烧而城市考虑的是汽车尾气、化工厂等等,考虑问题的范围完全不同。

再者基层多是直接根据上级指示行动,而高层需要做的是统筹全局,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后果,给出解决对策,不能受不了基层总是干杂事,就想遴选考走,真到遴选又限制于这种思维,要主动转变思路锻炼。

方法:多看一些行Z单位的工作报告。自己总结辨别一下看问题的角度等学会后再去练题,及时巩固。

形成这种思路之后,就能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全面,给出能落地的对策。

除了这些外,多去关注报考单位官网的工作总结、听LD讲话,都能学到从高层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提升自己。

✔文字表达能力

都说遴选就是写材料,再加上笔试本身就是靠写表现能力,所以文字表达是遴选备考非常关键的一步。

但说实话在基层都忙得不行,谁天天有空关注这方面,何况本身基层写作需求不大,对于内容和格式要求也没有那么高,

这在遴选考试中是一个很明显的劣势,但很多人包括我写材料经验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准备。

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写出来依旧是格式不规范,或者内容表达不符合要求,每次好不容易写完,对照答案一看都是需要改的。

比如说我自己比较常出现的失误: 公文文号与文件名称不具体,公文指示性态度不坚定,大作文套路化等等。

方法:先把教材上的公文格式挨着背一遍,然后重点把发言稿、工作报告这些常考的再背一遍开始找对应题目进行专项练习,直到最后格式坚决不出错。

内容上,多看单位文件,网上找找目标单位的工作报告、LD发言,看看人家的内容是怎么组织的。再者就是求是网、人min时评,多找些比较贴合遴选的文章,去看去写,一定要自己多动手。

建议第一遍直接照抄原文,感受一下文章的框架和内容,第二遍自己回忆着写一遍,看看哪些地方好记容易模仿,整体再复习一遍,最后直接切换一个比较相似的主题,自己对照着写篇文章,框架直接用,内容换掉。

总之,写材料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每个单位写材料的人都是从一遍遍修改过来的。

心态上千万不要思惧写作,你越抗拒,越是写不好,然后就会形成死循环。就算真的基础差,只要你把格式、框架练好,语言简练务实,至少不会拿低分。

以上就是关于遴选笔试准备方面的一些经验方法,一定要先抓住重点,再去对照着练习,自己心中有目标,学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只要能把这三个考点攻破,笔试一次进面基本就稳了。

—————

总之,任何难题都是有方法可解决的,关键在于先找到方法再去解决,而不是毫无头绪越学越乱。

打起十二分精神,合理运用每天的休息时间进行有效学习,你就能达成目标.

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不会被成绩辜负,预祝成功!

四、遴选笔试和申论笔试的区别?

遴选对象是已经参加工作人员,所以笔试内容应该是跟岗位有关题型不固定的,申论笔试是针对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招录新工作人员的初试筛选,题型基本固定。

五、遴选笔试考什么内容?

1.

政治理论水平。就是对政治理论的了解程度,主要测查应试者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其它理论(如:管理学理论等)的程度及灵活应用的能力。主要通过选择题,判断题来测查。

2.

公文写作能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常用公文的写作和处理,包括报告、大事记、调查报告、公告、函、会议记录、会议纪要、计划、决定、决议、领导讲话稿、命令、批复、请示、通知、通报、通告、指示,还有讲话稿、倡议书、演讲稿等等形式的公文写作,这些体现在笔试答题的各方各面,公文写作能力贯穿于整个考试之中。

3.

文字表达能力。主要测试应试者是否具备以规范、准确、简练、清晰、严密的文字,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这体现在答题的各方面,最主要贯穿于公文写作的内容当中。

4.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遴选比国考难考吗?

1.从考试的难度上来说,遴选的难度大。公务员考试内容为行测和申论,考试难度比遴选考试难度低。遴选公务员考试,考试内容比普通公务员更具深度,难度也越大。

2.从录取的比例上来说,遴选的录取比例高。公务员考试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遴选本来就是具备公职人员身份,考试的门槛更高,考的人少。

七、税务部门遴选笔试文秘

税务部门遴选笔试文秘是税务部门在招聘工作人员时经常采取的一种选拔方式。税务部门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部门,其工作职责非常繁重,因此对于招聘文秘人员也非常重视。税务部门遴选笔试的目的是通过考核,选拔出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人才,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税务部门遴选笔试文秘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税务相关知识、文秘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三个方面。首先,税务相关知识是考核文秘人员对于税法、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掌握程度,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税务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为税务部门提供支持和协助工作。

其次,文秘技能是指考察文秘人员的文书处理能力、文件归档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以及文件排版能力等方面。作为税务部门的文秘人员,要承担起管理文件、处理文书、安排会议等各种工作,因此文秘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综合素质是考核文秘人员综合能力的一种方式。税务部门的工作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具备一定水平,才能更好地胜任税务部门文秘的工作。

税务部门遴选笔试文秘的考试流程

税务部门遴选笔试文秘的考试流程一般分为报名、笔试、面试等环节。

首先,报名是考生参加税务部门遴选笔试的首要步骤。考生需要按照招聘公告的要求,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并按时提交到规定的招聘机构。报名阶段一般会要求提交个人简历、学历证书、身份证明等材料。

接下来是笔试阶段,即考生参加税务部门遴选笔试。笔试一般分为专业知识考试和综合能力考试两个部分。专业知识考试主要考核税务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能力考试则是考察文秘人员的各项能力。笔试的形式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等。考试结果会根据一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最后是面试阶段,即通过笔试的考生进入面试环节。面试一般分为个人面试和群面面试两个环节。个人面试主要是考察考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群面面试则是考察考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面试结果会综合考虑笔试成绩和面试表现进行评定。

如何备考税务部门遴选笔试文秘

备考税务部门遴选笔试文秘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学习税务相关知识。税务相关知识是税务部门遴选笔试文秘的重要内容,因此考生需要系统学习税法、税收政策等相关知识,并掌握基本法律法规及其适用。
  2. 提高文秘技能水平。文秘技能是税务部门遴选笔试文秘的另一个考察内容,考生需要提前了解文书处理、文件归档、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3. 增强综合素质。税务部门工作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考生要通过多方面的培养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如参加社会实践、担任学生干部等。
  4. 多做模拟试题。做模拟试题可以帮助考生熟悉考试形式和内容,提高应试能力。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购买模拟试题书籍等方式积极备考。
  5. 注意时间管理。税务部门遴选笔试文秘的考试时间一般较长,因此考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控制答题速度。避免在某些题目上过多时间耗费,导致其他题目得分不高。

税务部门遴选笔试文秘的就业前景

税务部门遴选笔试文秘的考试难度相对较高,通过考试进入税务部门成为文秘人员,对于个人来说具有很好的就业前景。税务部门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部门之一,拥有较为稳定和丰厚的薪资待遇,同时具有良好的晋升空间。

税务部门文秘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能够接触到税收相关知识和工作体验,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税务部门还会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使文秘人员能够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另外,税务部门的工作稳定性较高,一般不会受到经济波动等因素的影响。税务部门还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感,可以为个人的职业形象和个人发展提供积极的推动。

综上所述,税务部门遴选笔试文秘是一项具有较高难度的考试,但通过考试进入税务部门工作对于个人来说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希望各位考生能够认真备考,全力以赴,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

八、海关遴选笔试80分算高分吗?

答:海关遴选80分也算高分,但遴选也没有一个分数钱,主要是与报考人员的竞争,如果有超过80分的考生你就不算高分,加果没有超过80分的考生你就是高分,关健看竞争对手,

九、遴选笔试过了面试几率大吗?

这个说不好。由于笔试成绩在总成绩里面只占30%左右,而面试成绩却是关键!面试既考察录用人员的理论知识,又考察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灵活。因此,遴选笔试第一名还需在面试上下功夫,如参加面试培训班等。

十、遴选笔试后成绩多久出来?

遴选笔试后成绩一般会在1-2周内出来。遴选笔试是一个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的环节,通常会有很多人参加,所以评卷和核对成绩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为了保证评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评卷人员可能需要对答卷进行仔细的阅读和评分。此外,还需要进行成绩的统计和整理工作。因此,一般情况下,遴选笔试的成绩会在1-2周内出来。在等待成绩的期间,可以继续准备下一阶段的面试或其他招聘环节。同时,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反思自己在笔试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此外,如果等待时间超过了预期,也可以主动联系招聘方了解情况,以便及时了解自己的招聘进展。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Copyright © 2024 招聘街 滇ICP备2024020316号-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