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专著作品
《六经》
古人认为孔子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
何赛飞简历
籍 贯:浙江
民 族:汉族
出生年月:1963年4月
文化程度:大专
专业职称:一级演员
85年毕业于浙江艺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
主要成就:
《五女拜寿》饰翠云,获长影厂最佳女主角奖;
《红楼梦》饰妙玉;《大红灯笼高高挂》饰三姨太梅珊;
《红粉》饰小萼;《天涯歌女》饰小红;《风月》饰秀仪等;
95年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
96年获第十九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周冰倩
作品专辑
《我想有个家》(1989年)
《周冰倩二胡高胡专辑》(1991年)
《Passing Love》(1993年,日本第一艺能公司)
《积木的都会》(1994年,日语)
《忍耐孤独》(1995年)
从艺简历
1969年
5月生于上海
1978年
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开始二胡专业学习
1982年
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1985年
升入上海音乐学院大学部,师从二胡名家项祖英
1987年
参加“雀巢杯通俗歌手大奖赛”
1988年
参加上海电视台举办的中秋晚会,演唱《台湾雪》
1989年
录制个人专辑《我想有个家》,发行量超过一百万盒
连续获得全国十五省市声乐比赛“特别奖”
1991年
5月,参加“上海之春”二胡比赛,获第四名
录制《周冰倩二胡高胡专辑》,发行量超过十万
东渡日本,发展音乐事业
1993年
7月12日,获得东京第十二届日本大都会通俗歌节最优秀新人奖
10月10日,摘取日本第二十六届(新宿)音乐界金奖,并一举夺得日本百家电台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日本歌谣奖桂冠,获得第二十九届日本有线广播大奖赛新人奖
12月31日,获第三十五届日本唱片大奖赛新人奖
在日本第一艺能公司出专辑《Passing Love》
1994年
出第二张日语专辑《积木的都会》,在东京举行第一次个人演唱会
1995年
回国,参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JVD冰倩音乐时间”的制作
推出专辑《忍耐孤独》
拍摄12集电视连续剧《新丽人行》
1996年
参加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演唱《真的好想你》
1997—1998年
完成个人首张VCD专辑,主演一部22集电视连续剧《梦圆何方》
1999年
5月,《周冰倩—真的好想你》个人自传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在中国古代,孔子被誉为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法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孔子关于人才的观点被称为“孔子人才论”,是他对人才培养的深刻思考和智慧的结晶。
孔子认为,培养杰出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关键。他相信每个人都有潜力,并且通过教育的方式可以开发和提升这些潜力。孔子强调培养人的德才兼备,他认为道德品质和才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能力,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使之成为一个人格高尚、道德正直的人。然后,他应该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维护家庭的和睦和幸福。只有做到这两点,一个人才能有能力治理国家,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贡献。最后,孔子强调了天下的平和与和谐,他认为国家应该以和平的方式管理和发展,使人民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孔子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实践和榜样。
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知识是人才的基础,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知识和智慧。孔子倡导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他鼓励学生们多读书、多思考,并且注重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孔子的教育中,学生们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孔子主张知行合一,他认为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孔子的教育注重实践,他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实践,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
孔子认为,身为教育者的自己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他强调教育者的品德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孔子自身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能力,他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学生。他的言行一致,行为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模范和榜样。
尽管孔子人才论诞生于古代,但它仍然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孔子人才论提醒我们重视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关注个人的能力和技能,而忽视了道德伦理的培养。然而,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是一个人成功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其次,孔子的教育方法强调知行合一。在现代社会中,纸上谈兵、空谈理论的现象比比皆是。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结合实际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最后,孔子人才论告诉我们,作为教育者和领导者,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和团队的榜样。行为胜于言辞,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影响和激励他人。
孔子人才论是一部关于人才培养的重要著作。它提出了培养杰出人才的道德、知识和实践三维教育模式,并强调教育者的榜样作用。这些观点对我们当代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在现实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孔子人才论的智慧将永远闪耀。我们应该珍视孔子的教育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当代教育和人才培养实践中,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之间,被尊奉为“圣人”。尽管孔子的思想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他的生平事迹也散发出许多有趣的光芒。
孔子一生信奉的是中庸之道,注重平衡和谐。有一段故事讲述了孔子的腰间神奇线索。据传孔子的腰上系着一根麻绳,扣住它代表放松自己;拉紧它则表示努力奋斗。这条神奇的绳子成为了孔子一生中维持内心独特节奏的象征物。
孔子担任过多个小国的官职,而他最著名的政治活动要数他治理鲁国的经历。据传,在鲁国当政期间,孔子骑着一辆豪华的公车四处巡游,以此向民众展示他的政绩与风范。这不仅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威望,更重要的是为了号召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标准。
孔子对饮食也有着独特的见解。他强调饮食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充分满足了生理需要的人,才能专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善于通过吃饭的规矩来培养学生的修养。他要求学生有序地进食、满足后立即起身,以此体现尊重规则和节制的价值观。
孔子有很多学生,其中最有名的要数他的十二个核心弟子,他们代表了孔子教育理念的传承。孔子善于与学生互动,为他们提供关于礼仪、道德和修养的指导。这种互动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激情,奠定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基础。
孔子是一位伟大而又充满魅力的人物,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一直影响着后世。通过了解孔子的趣闻典故,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成果,还可以更加生动地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希望本文能为您带来一些欢乐与认知。
谢谢您的阅读!
陆卫东是一位知名的数学家,他的简历包括以下内容:1.教育背景:陆卫东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了本科和硕士学位,之后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2.学术成就:陆卫东在复杂几何、奇点理论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中国数学会杨振宁奖等荣誉。3.职业经历:陆卫东曾在法国大学工作,之后回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授,现在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罗庚数学中心主任。综上所述,陆卫东是一位拥有丰富学术经验和杰出成就的数学家,曾荣获多个国内外奖项,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担任教授和华罗庚数学中心主任。
孔子影评
今天我想谈谈我对一部备受瞩目的电影《孔子》的影评。这部影片是由李宇春饰演孔子,在中国电影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作为一位观众兼文化爱好者,我认为这部电影是对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生平的一次成功还原,同时也是对当代价值观念的一次深度思考。
影片以孔子生活的时代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画面、精美的布景和华丽的服饰,成功将我们带回到了古代中国。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导演的用心,无论是场景的搭建、服饰的选择还是角色的塑造,都力求做到最真实,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用心之处让我深受感动,也更加明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说到《孔子》这部电影,必须提到主演李宇春。作为一位音乐才女,李宇春此次出演孔子一角可谓引人注目。然而,她的精湛演技和出色表演让人刮目相看。李宇春通过细腻的情感演绎和准确的动作表达,完美地诠释了孔子这一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智慧。她的表演让人忍不住为之动容,同时也对她的演技水平佩服不已。
除了还原了孔子的历史形象,这部电影在内容上也给予了当代社会深刻的启示。孔子提倡的“仁爱”、“和谐”等思想仍然对今天的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影片通过对孔子言行的展现,让人深思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往往容易迷失方向、忽视真善美。而孔子的思想正是提醒我们要关注他人,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和谐。
同时,电影中孔子与学生的互动也让人印象深刻。孔子以其和蔼可亲的态度和丰富的知识,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这对于现实中的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思想、有智慧的人才。
《孔子》这部电影不仅还原了古代中国的风貌,更是展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的风采。导演和主演的精心打造和精湛演技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一部质量上乘的佳作。通过对孔子思想的诠释,影片给予了现代社会以启迪,让我们对于个人价值观和社会道德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相信,《孔子》这部电影将会影响更多的观众,让更多的人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期待着未来还会有更多优秀的电影作品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匈牙利孔子学院作为促进中匈两国教育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在匈牙利的教育界享有盛誉。从成立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不仅为匈牙利的学生提供了学习中文的机会,也为两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匈牙利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匈牙利政府合作设立的,旨在促进中匈两国教育合作和友好关系的发展。学院成立于xxxx年,至今已经发展成为匈牙利乃至中东欧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中文教育机构之一。
匈牙利孔子学院坐落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优秀的教师团队。学院致力于推广中文语言和文化,为匈牙利的学生和社会各界提供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学院开设了各种类型的中文课程,包括口语、写作、阅读、听力等,适合不同程度的学习者。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此外,学院还为匈牙利学生提供了赴中国留学和交流的机会。每年学院会派遣一批匈牙利学生前往中国的大学进行学习交流,并且组织中匈两国的学生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匈牙利孔子学院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匈两国的文化交流活动。学院定期举办汉语水平考试,为学习者提供了考取汉语水平证书的机会。同时,学院还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中国春节庆祝晚会、书法、绘画、舞蹈等比赛和展览,使匈牙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此外,匈牙利孔子学院与匈牙利各大学、学校以及相关机构积极合作,共同开展中匈教育合作项目。学院与多所匈牙利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动汉语教育在匈牙利的普及和发展,为匈牙利的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了解中国的机会。
匈牙利孔子学院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为中匈两国的友谊和教育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学院将继续致力于推广中文教育和中匈文化交流,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做出更多努力。
学院计划进一步加强与匈牙利各大学、学校和相关机构的合作,拓宽中匈教育合作的领域。学院还将继续组织丰富多样的汉语教学和文化活动,丰富匈牙利学生的学习生活,增进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
匈牙利孔子学院的建立与发展是中匈两国合作的典范,不仅促进了中文教育的普及,也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相信在中匈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将继续为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做出更大贡献。
孔子国际是一个旨在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组织。它以孔子为名,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地位。作为一座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孔子国际致力于推动跨文化理解和交流,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和谐发展。
作为孔子国际的成员,我们秉承着孔子儒家思想中的和谐共处、仁爱、诚信、自我修养等核心价值观。孔子的思想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有着深远的意义。他的教诲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关怀,让我们意识到只有通过相互理解,我们才能实现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变得尤为重要。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而这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和机遇。通过跨文化交流,我们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孔子国际致力于提供一个平台,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和分享彼此的文化。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可以建立起理解和友谊,减少误解和偏见。这对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促进世界的稳定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国际的使命是通过教育、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促进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我们组织和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包括学术研讨会、文化展览、汉语教学等,旨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和独特之处。
我们与众多国际机构、学校和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动孔子学院的建设和运营。孔子学院作为孔子国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外国学生提供学习中文的机会,并推广中国的语言、文学、艺术和传统技艺。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希望培养更多的跨文化人才,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孔子国际在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我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感受到中国的文化魅力。我们的活动,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都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和观众。
不仅如此,孔子国际也为许多国际学生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通过加入我们的课程和活动,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增强中文沟通能力,拓展国际人脉。孔子国际给予他们对外国人来说独特而珍贵的体验,帮助他们成为真正的跨文化领导者。
孔子国际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跨文化交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各国合作伙伴的联系,扩大我们的影响力。
未来,我们计划举办更多的活动,包括艺术展览、音乐会、国际交流论坛等。我们也将继续发展我们的孔子学院,为更多的国际学生提供中文教育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人们意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只有通过相互尊重和理解,我们才能共同建设一个和谐、包容、繁荣的世界。
加入孔子国际,让我们一起为跨文化交流搭建桥梁,为世界的未来贡献力量!
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教导和哲学思想至今仍对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他的一生充满了许多有趣的事迹和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位伟大的文化名人的趣闻吧。
孔子于公元前551年出生在中国山东的曲阜,他出生时就已经显示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才华。他很早就展现出对学问的热爱和渴望,一直致力于学习和探索。
据说孔子小时候很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经常穿着古代贵族的衣服,并模拟进行各种仪式和礼节。这显示出他对传统价值观和仪式的早期兴趣。
孔子还以聪明机智而闻名,他常常能够提出深入的问题并给出独到的见解。在与同龄人交流时,他往往能够引导对话到高深的意义层面上。
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对教育的影响至今仍被广泛认可。他强调“教育为民”,认为教育是实现社会和个人进步的关键。他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
孔子提出的这些教育理念,为后世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中国及世界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其伟大的教育思想,孔子的一生也有许多有趣的趣闻和逸事。
据说孔子一次在寺庙中遇到一个困境,碰到一条毒蛇阻挡了他的去路。但是孔子并没有恐惧,他镇定自若地与蛇对视,并用平静的声音唤醒了蛇,结果蛇退开了,给他留下了一条通道。这个故事展示了孔子非凡的胆识和智慧。
另外,还有一次孔子被一个小偷抢劫了,小偷把他的衣服偷走后逃走。然而,孔子并没有追赶小偷,而是继续进行他的学问探索,只是心平气和地赤身裸体地继续前行。这个故事向后世传递了孔子对知识的追求胜过财富的思想。
孔子有众多的弟子,他们传承并传播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其中最有名的是孔子的首席弟子颜回。据说颜回有一天问孔子:“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是为下矣。”这个问题表达了颜回对学问和知识追求的渴望。
孔子对颜回这个问题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回答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这个故事展示了孔子对学问的重视和他对学生的赞赏。
孔子的影响力超越了时代的界限,他对中国及全世界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被后世各个时期的教育家借鉴和发展,为中国古代教育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思想影响还延伸到政治、伦理和社会道德等领域。
孔子的学说和思想也影响了东亚地区的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和越南等。他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圣人”,留下了丰富的学问和思想遗产。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教导和哲学思想至今仍对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他的一生充满了许多有趣的事迹和故事,他的教育理念影响了中国古代及全球的教育事业,他的学说和思想对东亚地区的其他国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子的趣闻和逸事以及他与弟子们的故事,更加丰富了我们对这位伟大思想家的认识。他的智慧和胆识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孔子的影响力经久不衰,他被人们誉为“华夏文明的圣人”,他的学问和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孔子在人类思想史上,是一个很奇妙的人物。他的学说,本质而言既不高深,也不实用,甚至许多方面还显得有几分迂陋可笑,却奇迹般的把诸子百家那么多比他厉害的人物摒除在外,足足统治了吾国数千年之久,至今阴魂不散。而且其间非无阻碍,老早的时候,曾有秦始皇焚书坑儒,几十年前,毛亦有“孔学名高实秕糠”的贬斥之句,两个在吾国历史上影响力绝后空前的人物,使了种种手段大加挞伐,皆未能将其厘剔干净。孔学在吾土之生命力,真奇哉怪也!
然此还不算最奇,更奇的,是吾国数以亿万计的孔子的拥护者,大半对儒家的学说并无了解。他们谈起其人,顶多能背诵一下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家喻户晓的古句,或者道一声“大成至圣先师”,其余“十三经”之类,非但通读者万中无一,便是能说得出具体书名的,都少之又少。这使我长久以来一直有一种感觉,孔丘在我国的名气,与其说是历史传承、潜移默化,不如说是在政治的加持下,千年不息的营销宣传的后果。仿佛那电视上的广告,日复一日循环播放,渐渐的也便深入人心了。
关于孔子的思想理论,黑格尔曾有一番精辟的论述,我们不妨引用一下他的原话:
“在孔子的认识中,更多的只是一种常识道德,无论在哪一个民族都能够找到,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智者,在孔子身上思辨的哲学是一点都没有的,更多的就是一些老练的、道德的教训,而从这里面我们很难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下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就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所有书籍的内容都丰富,而且更好。”
“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我必须承认,当年我第一次看到这样毫不留情的批语的时候,我是深感难过的,那个时候我虽算不得是儒家忠诚的门徒,但对于在我国地位如此尊崇的儒学,到底抱着些博大精深的幻想。然当我把儒家的经典大致通读之后,这幻想是无可奈何的破灭了。
儒家的“四书五经”中,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抛开跟孔学关系不大的两本,即《易经》和《诗经》(这两本都是儒学还没建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的,孔子只不过加以整理注解了一下而已),其余的便只有《大学》《中庸》《孟子》和《论语》具有广泛的阅读的价值。《礼记》《尚书》《春秋》之类,恐怕只有那些愿意啃书袋的老学究们,才有去研覈的必要了。而这几本之中,《大学》《中庸》和《孟子》皆非孔子所著,唯有《论语》一部,可以勉强算得他代表性的著作(实际上仍是由他弟子整理编撰的),也比较综合的反映了他在思想上的一些创见。在此不妨把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两点列出来说一说罢。
首先自然是“克己复礼”(这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面,应当是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说我们时时要约束自己,使所有的行为都合于“礼”的意思。这话乍听之下似乎没有问题,然如果我们去对儒家所主张的各项制度加以了解,发现其对礼的要求竟是如此繁琐严苛,甚至不近人情,便难免要对这四个字产生深深的厌恶了。举个例子,孔子其人对于吃饭,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的,在他看来,这便是吃饭的一样“礼”了。在那个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时代,其一边以仁者自居,一边又如此注重物质的享受,定下种种不近人情的规矩,完全不虑及天下苍生的处境,这不是假仁假义是什么呢?这样的礼,我想来想去,除了厌恶,实在找不到一个去支持他的理由。这还是在小节上的,在大处事体上面,比如君臣之礼、丧葬之礼,就更其森严可怕了。耐人寻味的是,我们去读《史记》的《孔子世家》一篇,上面明确记载“丘,野合而生也”,就是说孔丘是他父亲和别人乱搞关系的产物。一个出生就不合于礼制的人,对礼却如此近乎顽固的执着,究竟是缘于何等心理,我等是不得而知了。
第二件是“以仁治国”。这主张因受到历朝历代国君臣子们的推崇,直接奠定了孔子在我国两千多年里的思想统治地位。然而实际上,这根本是一句没有实操可能的空话,和西方哲学王的幻想并无不同。因为人性是如此复杂,在权势与富贵的诱惑之下,要人坚守一个“仁德”的理念,不啻于要一只猴子忘记它攀爬跳跃的本能。用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来要求统治者的后果,是彻底的走向了它的反面,让中华几千年的历史,充满了各种权谋狡诈(孔子本人就曾为了一己之私,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少正卯杀害),见利忘义,荒淫无道。偶尔有明君贤臣,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老子云:“大道废,有仁义”,真至言也哉!所以儒家其实最应该感谢的,应该是秦朝的两个统治者。因为他们施行了过于残酷的法律,让国家迅速的走向了覆灭,后继的汉朝君主,为免覆辙,把法家的死对头儒家,一举扶上了正统的地位,从此主宰了历史。
千百年来,更替兴亡,儒学并没能阻止一个又一个王朝的覆灭,但却在“礼制”和“忠孝节义”的巧妙伪饰下,轻易就骗过了底层群众的眼睛,助历代王朝构建起了尊卑严明的等级秩序。至于“以仁治国”的理念,从未真正的实行过,也从未彻底的放弃过,如一个不曾碎裂过的泡沫,恒久地飘荡在帝国的上空,供那些仍怀希冀的平民仰望。
当然,舍此二点而外,孔子尚还有许多修身、治学或者做人方面的零散言论,然无非是些经验之谈罢了,我相信任何一个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懂得反省总结的人,即便从不曾看过孔门的书,也能自己领悟或从别的途径获得。比如与孔子差不多同时期的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有很多类似的论调。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喜欢从这些只言片语中间,提炼出种种的美德加之于孔丘身上,最后竟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完美得几无缺陷的人物,这是极为荒谬的。“说起容易做来难”,说与做,历来是两样事情。我们看《论语》,孔子就自己说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就是自认有所不能践行的意思。这是小节,于人格似无大碍,然当其在鲁国失宠,奔走六国以求任用的时候,却似乎大大的违背了他“忠君爱国”的道德观念。因为一个真正的忠君爱国之士,即便在本国不受重用,亦决然不会弃己家邦,投奔敌国的。由此可见,孔子绝非完人,我个人觉得把他算作一位开创性的教育家(恕我不习惯使用“伟大”一类的字眼),是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评判罢。
所以对于黑格尔的那段评论,我们纵然不忿,也实在无法去进行有力的反驳,因为我们抬高到如此地位的孔学,实在没有太多可以称道的东西。孔子的思想,远没有老庄的深邃,也不及墨子的实用,甚至连以严酷闻名的法家,都要比之深刻许多。孔学的流行,本是因于偶然,而至今仍有人坚定不移的去奉行(尤其是那些早已落后腐朽的部分),就不能不说是愚昧了。
我个人对孔丘的厌恶,还有一个原因——中国几千年里,那些可恨的人物,多半都是儒家的门徒。他们以仁义道德之名,干尽了吃人渔利之事。而那些可爱的人物,大都是不屑于儒家的礼教的,比如嵇叔夜,陶渊明,李太白,还有那因嘲讽孔学而死的李贽。感谢他们独往的勇气,为我们几千年沉闷的历史,添得了些许的生机。
以上,是我从前写的一篇文章,名为《浅谈孔子》。既是“浅谈”,当然说不上如何的细致深入。如今看来,未免是浅薄片面了些,但对孔子和儒家的看法,大体上并无变化。所以就贴在这儿,作为一家之言供大家参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