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伦药业)是一家集医药产品研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公司,创立于1996年。
2003年由四川科伦大药厂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设立,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公司产品包括粉针、片剂、胶囊剂等。
2021年10月,科伦药业披露2021年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6.86亿元,同比增长8.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8亿元,同比增长69.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03亿元,同比增长110.56%。
公司很靠谱、很正规
贵州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06月19日,注册地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医药工业园区,法定代表人为向金。经营范围包括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禁止的不得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应当许可(审批)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凭许可(审批)文件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无需许可(审批)的,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经营。
山东科伦药业一直致力于提供优质的医药产品,并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公司目前有多个招聘职位空缺,为了满足公司发展的需求,特面向广大求职者开放以下岗位:
研发部门是公司创新的核心,我们正在寻找具有医药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加入。岗位要求包括:
生产部门是医药企业的生命线,我们需要有经验的生产工程师和生产管理人员。现有岗位如下:
销售部门是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桥梁,我们需要热情且富有挑战精神的销售人员加入。以下是销售相关职位:
行政人事部门是公司组织运转的支持者,我们需要细心且有条理的行政人事人员加入。目前有以下招聘职位:
公司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晋升机会,薪酬福利优厚,欢迎符合条件的人才前来应聘。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以下邮箱:recruitment@shandongkolunpharma.com,我们将尽快安排面试。
希望更多的人才能加入山东科伦药业,与我们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在研发方面,科伦药业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科伦药业下属的产品研发机构为科伦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截至2009 年12 月31 日,科伦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有员工73 人,其中职业药师9 人;有高级职称的4 人,中级职称的14 人,博士3 人,硕士20 人。
科伦药业以优秀的创新驱动力和稳健的专业推广力,再次进入“中国化药企业TOP100排行榜”,位列第8名,为四川唯一进入该榜“十强”的化药企业。
品种有:大容量注射剂(输液)、小容量注射剂(水针)、注射用无菌粉针(含分装粉针及冻干粉针)、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腹膜透析液等25种剂型药品及抗生素中间体、原料药、医药包材等。
当然是科伦药业。科伦药业创立于1996年,现已成为拥有省内外32家子(分)公司的现代化药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输液品制造商。科伦药业的生产基地分布于四川、湖南、黑龙江和云南等14个省区,总计为上万名员工提供了就业岗位。2011年科伦药业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利税超过15.7亿元人民币。2010年6月3日,科伦药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奥邦药业全名四川奥邦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新药研发、药品贸易与药品生产为主的现代化综合性医药企业,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医药企业之一。
刘革新,出生于1951年5月,湖北黄陂人,有6个兄弟姐妹。刘革新的父亲是一位高级工程师,母亲教书,他年幼时随父母来到四川成都的。
34岁的刘革新于1985年在重庆医学院(现重庆医科大学)完成了药理学硕士课程,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
1992年,刘革新任中美合资四川奇力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并于1995年年底辞职。
值得注意的是,与他一同离开的还有这家合资药企的副总经理程志鹏和财务总监潘慧,这三人一起成为后来科伦药业的创业合伙人。
科伦药业是一家制药公司,普工在科伦药业主要从事以下工作:
1. 生产线操作:普工负责在生产线上操作设备、机器和工具,参与药品的生产和包装过程。
2. 药品包装:普工负责对生产好的药品进行包装,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药品检测:普工可能需要参与药品质量检测工作,执行一些简单的检测操作,以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规定。
4. 设备维护:普工可能需要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清洁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工作内容可能会因岗位和部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普工在科伦药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工作对于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药物研发基本属于低收入群体,本科做个十几年能拿10-20k的也不是很多,除非你已经混到中高层,硕士博士还好,但相比其他行业,说句不好听的收入比不过农民工,在这比没有贬低农民工的意思,以前有个小学三年级毕业的做水电工的,一年纯收入秒杀985,211本科工作2-3年的,后来人家做大了,就更没法比了
研究、生产大容量注射剂,销售自产产品;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的技术开发、生产;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国家限定经营和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