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师 ? 福利不错,薪水3-4K吧 。
没有湖北师范学院啊,你要看清楚免得上当。目前只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这几年二本升的一本)和“湖北师范大学”(在地级市黄石,二本)
工资待遇教授或博士:
1.具有教授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专业人才,发给引进费25 万元(签订服务期限为 8 年的协议后按年发放,直至发完);既是正高职称又有博士学位的专业人才,发给引进费 30 万元(签订服务期限为 8 年的协议后按年发放,直至发完);
2.享受学校高层次人才津贴(人民币,税前):博士+教授1200元/月;博士1000元/月;教授1000元/月;
3.工资按校内同级别教师工资待遇。
有华中师范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汉江师范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共7所师范院校。
在湖北黄石市,学校位于湖北省第二大沿江开放城市──黄石市,前身是1973年由黄石一中(校址在黄石港区沈家营)改建为华中师范 湖北师范学院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 黄石分院,招收专科学生;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恢复高考后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黄石师范学院。1985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学院改名为湖北师范学院。校园占地面积2002余亩,建筑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校内树木葱茏,碧波荡漾,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湖北师范学院已经改名为湖北师范大学
湖北师范大学是一所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工学为重点,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主体的省属重点本科高等师范院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学校位于黄石市中心城区,规划占地2002亩,校舍总面积60余万平方米。学校襟江带湖,含山蓄水,绿茵广场、曲径小道、花坛公园、楼台亭榭、形象雕塑、书画走廊等自然人文景观错落有致,相映成辉,风光宜人,环境优美,曾被评为“湖北省绿化先进单位”、“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湖北省安全文明单位”、“湖北省园林式单位”和“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是读书治学和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
设有20个教学院,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8个本科专业。建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6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品牌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6门国家级、省级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省级精品课程,8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4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工作站)。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62人,教授156人,副教授35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41人,硕士学位的565人。教师中有“楚天学者”“彩虹学者”“磁湖学者”等特聘教授30人,湖北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1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16人,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11人;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7人,省跨世纪学术骨干8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2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5人。
图书馆藏书211万册,电子图书253万册,图书馆实现了管理自动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是“湖北省高校优秀图书馆”。开通了校园网,是中国教育科研网城市节点单位、省级“校园网信息建设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十佳优秀网站”。
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影视中心(湖师大礼堂)、标准塑胶运动场、综合体育训练馆和网球、篮球、排球等运动场、馆,现代化游泳馆等项目已列入建设规划。大学生创业基地是湖北省首批示范基地和孵化示范基地。学校音乐学院教学大楼和实践基地──“湖师大剧院”位于校内青山湖风景区,是黄石市现代化标志性建筑,被誉为“水上莲花”,是中国第八届艺术节黄石地区的主场馆,其教学设施和功能在全国高校处于一流水平。
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70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其中教育部优秀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一项。教师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62部,发表科研论文4254篇,其中被SCI等三大检索收录1000余篇。学校被授予“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和“科技进步先进单位”。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日本等国家40多所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学校长期坚持聘请外籍教师、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接受海外留学生来校进修和攻读学位,派遣教师到国外进修、教学和进行合作研究,派遣学生到国外大学学习深造。目前学校已在英国建立了湖北省属高校在欧洲唯一的一所孔子学院,在北爱尔兰建有8所孔子课堂和1个武术中心。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断拓展,国际合作办学格局良好。
学校有学生社团59个,建有国内外各类实习基地近350个,其中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和省级示范基地7个。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十分活跃,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天地。学校关心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就业,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课程,指导学生就业创业。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学校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和“湖北省‘三支一扶’先进单位”。
建校44年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10余万人,毕业生中绝大多数扎根在湖北省基础教育第一线。学校已成为湖北省高等师范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培养湖北省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快内涵建设,大力推进转型发展,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省属一流、高水平的地方应用型师范大学,为我国师范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恩施师范专科学校。湖北民族学院是湖北民族大学前身。湖北民族大学(Hubei Minzu University)是经教育部批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学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是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对口支援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1938年,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建立,后改为湖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50年更名为恩施师范学校;1978年成立恩施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师专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1989年更名为湖北民族学院。1998年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北民族学院;2018年,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
应该是湖北师范大学,之前是湖北师范学院,已经升级啦,湖北师范大学应该属于一本。湖北师范大学在黄石市黄石港区,校园环境优美。
湖北师范学院助学班是湖北师范学院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而设立的一项长期资助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减免学费的方式,让更多有才华、有志向但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实现他们的学业梦想。
湖北师范学院助学班的学费减免标准是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来确定的。学校会根据学生家庭的收入、家庭成员人数、其他重要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评估,然后给予相应的学费减免额度。
此外,学费减免的具体标准还与学生的成绩、奖助学金情况以及其他综合素质相关因素有关。一般来说,优秀的学生可以获得更高的学费减免额度。
想要申请湖北师范学院助学班的学生需要参加学校制定的助学班申请考核。具体的申请流程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助学班的名额是有限的,申请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申请流程,并获得学校的资助批准才能获得相关的学费减免。
湖北师范学院助学班的设立为有需要的学生带来了诸多好处。
首先,助学班解除了家庭经济负担,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很多家庭由于经济困难无法承担高额的学费,导致孩子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助学班的设立帮助这些学生免除了学费的负担,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其次,助学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助学班的学生可以享受与普通学生相同的教学资源,参与各类社团、实习、科研等活动,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最后,助学班培养了更多的优秀人才。通过助学班的资助,有才华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发展自己的才艺和专长。这些优秀的学生不仅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也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湖北师范学院助学班学费减免计划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资助机会。通过简化的申请流程和严格的评审标准,助学班确保了资助的公平和公正。助学班不仅解除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培养了更多的优秀人才。相信湖北师范学院助学班的设立,将为更多有潜力的学生打开通往成功的大门。
湖北师范学院是一所位于中国湖北省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提供可供学生安置的多样化住宿选择。其中,湖北师范学院助学班宿舍是为那些享受助学金的优秀学子提供的特殊宿舍。
湖北师范学院助学班宿舍可容纳一定数量的助学生,旨在提供一个安静、舒适且具有良好学习环境的居住地。宿舍区域位于校园内,方便助学生接受教育资源,参与学术活动和社交互动。
助学班宿舍提供以下特点:
湖北师范学院助学班宿舍为经济困难的优秀学子提供了宝贵的机会。通过居住在这样一个良好学习环境中,这些学生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学业,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助学班宿舍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想要申请湖北师范学院助学班宿舍,学生需要符合特定的条件,如:
申请助学班宿舍的具体方式可通过湖北师范学院官方网站查询,或向招生办公室咨询。
湖北师范学院助学班宿舍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助学班宿舍的设立体现了湖北师范学院对于教育公平的关注和支持。通过这样的努力,学校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为社会培养了更多有才华、有贡献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