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考2 因为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必修科目,而且在教育部发布的高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信息技术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3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技术与个人发展等方面。同时,考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实践能力。
最主要的是你要把课本看熟练,就是每篇文章都要了解个大概,应为面试时是临时抽取的科目,所以你基本要把一本书的内容都了解了才能比较熟练。
之前你可以做自己介绍的,不过比较简单,例如,各位老师好,我叫XXX,我今天讲的科目是什么什么,就行了。整个面试过程一般不超过15分钟的。最主要的是你要表现出自信,大方,得体。说课时最好有肢体语言配合,可以配板书哦。一般不要那教材,那样说明你不够熟练!回答如下:准备高中信息技术教资面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熟悉教育教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
3.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4.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案例。
5.熟悉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和工作要求,了解教育教学法律法规和政策法规。
6.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7.在面试前,准备好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可以结合实际经验进行演示和讲解,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8.面试时要表现出自信、热情、专业和幽默,与面试官进行良好的互动和沟通。
1 高中体育面试题目很多,具体题目取决于面试的排列方式和内容安排。2 通常面试官会考察考生的体育知识、教育能力、沟通技巧等方面。可能的面试题目包括:如何制定体育训练计划?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如何应对体育课堂上的疑难问题?3 此外,面试题目还可能涉及到考生的体育教育实践经历,如比赛经历、教学实践、体育训练项目经验等。综上所述,高中体育面试题目非常丰富多样,考生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全面展示自己在体育教育方面的能力和经验。
高中数学面试题目不会提供课本,但在抽题室中会抽取考题并打印出来,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纸/题本,后续的教案还有试讲都是根据这张试题来展开的。虽然这个试题本没有课本那样的详细,但是试讲题目、要求、内容以及答辩题目该有的都有。
如题目要求有师生互动,就必须使用提问法;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则可以采用讨论法或自主学习等
要看你什么时候参加面试,一般情况下会在3月份,高一化学讲到必修二,大概反应速率出
通常会放在高一试讲。
高二的话正常是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最好去之前先了解该校的教学进度,多准备后面几节课。
====试讲注意:致命的……
1、照本宣科,没有自己备课的特色
2、出现科学错误
3、方法单一,课堂气氛不好
4、教学环节缺失太多
5、教学理念落后
如果在高中信息技术试讲中抽到不会的题目,首先不要慌张,可以先深呼吸,冷静思考。可以尝试回忆相关知识点,或者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同事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如果实在无法解决,可以向听课的学生说明情况,承认自己的不足,并承诺尽快补充相关知识点。重要的是要保持自信和积极的态度,不要让一个小失误影响整个试讲的表现。
2018年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面试真题及解析
1.题目: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发展运动
2.内容: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爆发了巨大规模的反对越战的浪潮。大学生用拒绝服兵役、焚烧征兵卡或逃往国外表示对战争的不满。据估计,当时有三四万拒服兵役的美国青年逃往国外,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更多的青年把反战思想带入军队。他们认为这是民主赋予他们的责任。在美国国会中,对越南战争的正确性持怀疑观点的人越来越多,政论家沃尔特·李普曼认为,印度支那战争已经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不得人心的一场战争。”
美国国内各大城市的反战示威活动不断高涨。1967年10月,华盛顿20万人举行了向五角大楼的抗议进军。特别是对美莱村手无寸铁的越南平民的大屠杀真相被揭露后,许多美国人震惊了,开始对美国在越南进行战争的正义性持怀疑态度。1970年,美军进入柬埔寨,这一行动立即激起美国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激烈的大学生抗议活动。在1971年的民意测验中,65%的答复者认为,美国在越南作战在道义上是错误的。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针对美国反战运动的表现提出两个问题。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4.答辩题目:
(1)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中,学生和民众采取了哪些反对政府战争政策的行动,最终迫使美国政府从越南撤军?
(2)说说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的原因?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越南战争中最著名的一张照片(越南战场上,南越的战斗机正在扫射士兵和平民,有些还是妇女和儿童,摄影师正好拍下了平民拼命逃离身后落下的凝固汽油弹的场景),提出问题:这张照片拍摄于哪场战争中?照片刚刚问世就震惊世人,引起民众高度关注,对一场运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什么运动?引起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美国反战运动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前一单元所学越南战争,提出问题:越南战争中后期,美国陷入了什么困境?对此,美国民众是什么态度?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知道美国迟迟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损失惨重,陷入了越战泥潭。因此,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出现了反战浪潮。
(二)美国反战运动的表现
1.美国青年学生
教师出示约翰逊政府把越南战争大规模升级后青年学生、教师大规模游行示威抗议侵略战争的资料,如创建“结束越南战争全国协调委员会”,举行“国际抗议日”“向华盛顿进军”等示威游行活动,提出问题:美国青年学生反战运动的表现是什么?学生根据所给材料及课本内容回答,教师加以总结美国青年学生反战运动的表现:拒绝服兵役、焚烧征兵卡或逃往国外;把反战思想带入军队;同民众一起进行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最激烈抗议美军入侵柬埔寨。
2.美国民众
教师接着出示反战示威者在美国的十一个城市同时举行游行示威的图片,美军伤亡资料,纽约的反战妇女销毁了征兵的档案材料等资料,提出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规模的扩大及越战资料(如美莱村惨案)的揭露,美国民众越来越反对战争,对此,他们是怎么做的?学生根据所给资料及课本内容回答、:美军在越南制造的暴行令国内民众日益怀疑战争的正义性,因此在民意调查中越来越表现出对政府战争政策的不满。他们主要通过反战示威游行表达强烈的反战情绪。
3.美国国会
教师出示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J.威廉·富布赖特(WilliamJ.Fulbright)《权力的傲慢》一书中的相关内容,肯塔基州的共和党参议员思拉斯顿·莫特反对越南战争的演说词,提出问题:越南战争起先得到了国会的支持,但是在1965年后出现了什么转变?学生根据材料回答:在美国的国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战争的正确性持怀疑态度。
(三)美国反战运动的影响
教师播放越南战争美国撤军的相关视频及经典的反战电影,如《西线无战事》《现代启示录》等,让学生小组讨论美国反战运动的影响及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学生讨论过后教师总结:学生和民众掀起的广泛的反战运动,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调整战争政策,最终选择从越南撤军。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
作业:教师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名人反对战争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中,学生和民众采取了哪些反对政府战争政策的行动,最终迫使美国政府从越南撤军?
【参考答案】
学生:拒绝服兵役、焚烧征兵卡;逃往国外;将反战思想带进军队;同民众一起进行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
民众:主要通过反战示威游行表达强烈的反战情绪。此外,美军在越南制造的暴行也令国内民众日益怀疑战争的正义性,因此在民意调查中越来越表现出对政府战争政策的不满;在民众的反战运动中,还有很多著名的音乐人用自己的音乐才华表达对战争、对政府的不满和抗议。学生和民众的广泛反抗,使美国政府不得不调整战争政策,最终选择从越南撤军。
2.说说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使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战和平意识空前提高;美苏“冷战”的威胁;核战争毁灭性后果的影响;局部战争频繁发生;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的号召和组织。
1.题目:1787年宪法的颁布
2.内容:
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这就是1787年宪法。
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自治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1787年宪法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第二年,这部宪法正式生效。但是,它仍然存在着不足,后来,陆续以修正案的形式加以弥补。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情境。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4)设置相关活动探究分权制衡原则。4.答辩题目:
(1)请简要评价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
(2)如何评价美国南北战争。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上采用新闻发布会和辩论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锻炼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华盛顿拒绝成为美国国王,坚持三权分立,拒绝蝉联第三届美国总统的事迹,培养民主主义的价值观和家国天下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对分权制衡原则的理解。
【难点】
对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的理解和掌握;如何客观的评价1787年宪法。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北京人在纽约》的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为引子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1787年宪法的颁布
教师带领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四个方面回顾概括美国邦联体制的弊端——中央权力过小。
过渡:如果简单的提高中央权力,会不会导致专制政府的出现?怎样才能做到既可以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又可以避免专制政体的出现?
教师课件展示费城会议图片并介绍:为了解决美国当时面临的困境,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最终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这就是1787年宪法。
(二)1787年宪法的内容
1.内容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1787年宪法”的部分条款和联邦政府示意图,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用最精炼的语言总结出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2.原则
(1)分权制衡原则
教师把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扮演美国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院大法官,组织新闻发布会。由教师扮演记者,向每组提出若干问题。
例如:向扮演国会议员的学生提出“2003年布什总统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他有这样的权力吗?如果没有,作为国会议员,你如何来制约他?”→总统必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才能对外宣战。
向扮演总统的学生提出“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是选举产生的吗?如果不是,是通过何种途径产生的?”→不是选举产生的。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是由总统提名任命的。
向扮演联邦法院大法官的学生提问“如果总统不喜欢您,他可以解除您的职务吗?如果不能,为什么?”
→不可以。大法官的职务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教师总结分权制衡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使得美国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衡。
(2)其它原则
教师要求大家结合刚才的表演和教材内容,思考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还有哪些?
学生结合课本,思考之后回答:联邦制原则和民主共和原则。
(三)正确评价1787年宪法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史学界和政治界人士对美国1787年宪法评价资料,展示美国南北战争和20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的图片,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客观地对1787年宪法进行评价。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根据这部宪法,美国成为了一个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它创立的联邦制共和政体,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宪法最初没有规定人民权利,也没有废除黑人奴隶制,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色彩。
环节三: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历史,从建国年限来看,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从民主制度的成熟完善来看,美国却远远超过许多古老的国家,这种相对民主的制度安排保证了美国几百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可见政治制度的创新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会有多么大的影响。我们应从人类创造的不同文明形式中汲取养分,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作业:请学生回去查阅相关资料,简要评价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要评价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
【参考答案】
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体相同,但政体有差异。
君主制是国家元首世袭的一种政治体制,自古即有。但在近代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中,世袭的君主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权力受到宪法的限制,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阁对议会负责。
总统制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体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行政权集于总统,总统决定对内对外政策,拥有较大权力,但要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
2.如何评价美国南北战争?
【参考答案】
美国南北战争又称为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使美国迅速成为工业化强国。
美国南北战争中使用大量新式武器,显示了近代工业的威力,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铁路和电报发挥了重大作用,是一次现代化的战争模式。
但是美国内战并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二、考题解析
高中历史《从盟友到对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多米诺骨牌游戏展示。
教师提问:第一块骨牌倒了,其后的骨牌会随之而倒。试想,如果一个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那么,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其周围的地区是否也会成为红色的国家呢?为了防止此效应的发生,美国会出台什么政策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背景
教师提问:在杜鲁门总统任内,美国在外交上发生了许多的大事,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就是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事件。那么,其出台的背景是怎样的呢?
多媒体播放有关杜鲁门主义的历史纪录片,然后由学生进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总结。
(二)内容
教师提问: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支撑下,美国提出要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那么,杜鲁门主义的实质又是怎样的呢?教师展示相关史料。
学生通过对史料的研读得出杜鲁门主义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美国打着“遏制共产主义“的旗号,将矛头直指苏联。
(三)影响
教师提问: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自由交流讨论,之后小组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请学生课下写一篇以美苏冷战为核心的小论文,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说一说美苏争霸期间缓和的表现。【学科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1959年9月赫鲁晓夫首次访问美国,访美期间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举行了三天会谈,双方表示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宣扬所谓“戴维营精神”。
1969年1月,尼克松入主白宫。鉴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他被迫改变对外政策,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在这种对外战略指导下,美国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
2.本堂课的三维目标是怎么确定的?【教学设计类问题】
【参考答案】
首先,要根据题本确定,通过题本内容的通读和分析,理解本堂课中需要讲解的内容有哪些,梳理内容间逻辑层次,确定教学目标。
之后,根据试讲要求进一步确定,根据试讲要求中具体内容,比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一步补充完善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1.题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内容: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934年,他曾到华盛顿,这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放任不同的国家干预政策,以应对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的思想不谋而合。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道论》出版,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
到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增涨,通货膨胀严重。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相并存的“混合经济”。
3.基本要求:
(1)试讲过程中设置适当情境。
(2)讲清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3)板书思路清晰。
4.答辩题目:
(1)简要阐述福利国家的利与弊。
(2)简述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战后资本主义认识的变化。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PPT上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国的图片,并提问:这二战结束之初的德国,它给你什么感受?学生观察图片得出: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教师进一步引导:战后德国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有人悲观地估计,仅仅清除柏林市区的瓦砾,就需要20年的时间。进一步展示德国重建后的图片,提问:你觉得德国在战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重建成这样?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德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为什么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含义
学生根据教材得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
教师进一步追问: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来源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即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又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那他的具体主张是什么呢?请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历史纵横』,并介绍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凯恩斯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
(二)演变历程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建立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基础之上,那么在二战后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历程呢?
1.教师在PPT上展示“Tom的故事”,请学生归纳概括情境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二战结束初期,波音公司关闭,60年代左右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帮助下公司重新发展,70年代政府切断公司资金。
2.接下来教师请学生根据情境的阶段特点阅读教材,梳理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并在PPT上呈现表格,请学生完成。
二战结束—20世纪70年代初
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70年代初
国家干预经济的减弱,出现“混合经济”
3.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材料。
一位西方的历史学家指出: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曾经在战后(二战)广泛受到信奉的凯恩斯理论(即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头一次遭到了人们的怀疑。”
并提出问题:(1)战后,凯恩斯理论为什么会“广泛受到信奉”?(2)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又“遭到了人们的怀疑”?
学生根据材料和教材进行思考,并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受到信奉是因为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使美国摆脱危机,有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而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中受到重创,战后需要依靠国家的力量发展经济。20世纪70年代又受到怀疑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滞胀”,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因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张建立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相并存的“混合经济”。
(三)评价
教师在PPT上展示邓小平的黑猫白猫论,并提问:我们应当如何评价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干预政策?
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自由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思考,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积极作用是避免了自由放任下的生产盲目性,政府权威得到加强,有利于国家发展。消极作用是财政赤字加大;对私人企业管制过严,使其活力降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以板书为线索进行总结。
2.作业:预习下一子目,思考情境中的Tom失业之后是否需要担心基本的生活。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要阐述福利国家的利与弊?
【参考答案】
福利制度的好处在于:它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在消除社会不公,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主和公正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扩大了社会消费,刺激了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
但是福利政策的长期推行,使发达国家出现新的问题,首先是巨额公共开支加重了财政负担,引起巨额
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其次是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导致产品竞争能力下降,出现经济结构危机,失业率上升。第三是沉重的税务负担,使企业、个人和社会都不堪承受,造成企业后劲不足,设备改造缓慢,经济效益下降。第四,引起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中间阶层日渐削弱等问题。
2.简述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战后资本主义认识的变化?
【参考答案】
关于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我国学术界有过一些不同的看法。以往比较传统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阶段后,将走向腐朽、灭亡。但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表明,资本主义并没有走向灭亡,反而由于其制度所具有的自我调节机制,以及信息产业和生物工程等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而有了新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学者大多较为客观地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上。
1.题目:文学革命
2.内容: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到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1918年,《新青年》发表鲁迅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化的形式结合起来,是白话小说的典范制作。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他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引导人们同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们更加积极的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讲清楚胡适、陈独秀和鲁迅三个人的主张,围绕主要内容设计两个问题。
(3)在讲述的过程中使用史料教学法。4.答辩题目:
(1)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2)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有何相同点?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胡适友人邀请其去政府机关任职的故事,并请同学们分别用文言文和白话文写拒绝的回信,之后比较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进而提出问题:白话文是何时兴起的?其兴起的背景和带来的影响有哪些?进而顺利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主要主张有哪些?
学生回顾知识,并回答问题:为了反对袁世凯掀起的尊孔复古的逆流,改造国民性,救亡图存,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反对愚昧和专制,宣扬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教师进行评价之后,继续引导: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当时主要文体还是文言文,而文言文比较晦涩难懂,因此这些主张主要在一些知识分子中传播,影响还较小,如何让普通的人民群众也接受,扩大其影响范围呢?
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教师补充: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清算旧文化的思想革命,旧文学及其载体必然也要进行改造。于是在1917年,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文学革命。
(二)主要内容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提问:掀起文学革命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学生回答问题:陈独秀、胡适和鲁迅。
教师继续出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根据史料总结三位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和主要主张。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胡适的代表作是《文学改良刍议》,他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了活力,中国文学要适应社会,就必须革新语体,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用新文学取代旧文学。同时指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
陈独秀的代表作是《文学革命论》,不仅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还主张推到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立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从而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白话文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化的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师出示相关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进步性:(1)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冲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2)促使民众的觉醒,特别是知识青年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3)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推动了文化的平民化。
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作业:阅读文学革命时期的新文学作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参考答案】
(1)睁眼看世界: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抵抗列强侵略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通过编译西方资料、介绍西方历史地理、仿制西方战舰等活动,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冲破了闭关锁国的藩篱,为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奠定了基础,但他们以维护封建纲常为出发点。
(2)走出国门看世界: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通过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近代新式学堂和近代海军,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但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仿洋改制看世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但未能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有何相同点。【参考答案】
(1)背景:都是因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统治产生矛盾,适应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
(2)内容:都提出和传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主张和观点。
(3)性质: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做了准备。
(4)影响:都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都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
通过率高。由于教资面试信息技术要求少,基本上只要参加了面试就可以通过。
针对高中体育教资面试中的两个题目,我可以给你提供以下建议:
1. 如何规划一节高中体育课程?
在规划一节高中体育课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2)教学内容:根据本节课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可以采用讲授、示范、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规划高中体育课程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
(2)要注重过程,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参与。
(3)要结合实际,注重与生活和实际情况的联系。
2.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良好的体育环境:如设置体育设施、丰富的体育器材、营造积极的氛围等,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乐趣。
(2)合理设计体育课程:将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纳入课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练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喜爱。
(3)注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竞赛等,注重体验和参与,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的乐趣。
(4)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比赛和活动:通过参加比赛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竞技性和挑战性,增强学生对体育的热爱。
总之,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方面,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开展多样化、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通过实践和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