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名医杨锡民是国内著名的眼科专家,现任该院眼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他拥有多年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尤其擅长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科疾病的治疗和手术,具有独特的治疗和手术技巧,取得了卓越的治疗效果和丰硕的学术成果。
他曾在多个国内外眼科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和演讲,并取得了多种科研成果和省级科技进步奖。作为具有高度医德医风的医生,杨锡民将继续致力于眼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和推动,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1、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2、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3、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
4、医以济世,术贵乎精。——吴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5、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1、著名中医学家万全(1482—1597)
万全(1499-1582),古代医家名。又名全仁,字事,号密斋。明代著名中医学家。江西南昌县人,生于湖北罗田。其祖父杏城以幼科闻名乡里。万氏因科举失意,乃矢志医学。
2、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3、徐春甫(1520—1596)
徐春甫,明代医学家,祁门(今属安徽)人,字汝元(或作汝源),号思鹤,又号东皋。有《古今医统》、《内经要旨》、《妇科心镜》、《幼幼汇集》、《痘疹泄秘》等著作,其中以《古今医统》影响最大。家世业儒。因多病,乃从师于名医汪宦。博览医书,通内、妇、儿等科。曾在太医院任职。
隆庆初(1568年)参与组织成立医学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对李杲的脾胃学说很为推崇,并主张良医应当兼通针药,认为用药不可泥守古方,临证应会变通加减等,他的医论和著述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4、大明太医院龚廷贤(1522—1619)
龚廷贤(1522~1619),古代医家名。字子才,号云林山人,又号悟真子。江西金溪人。父龚信,字西园,一说字瑞芝,任职太医院,撰有《古今医鉴》8卷。廷贤幼攻举业,后随父学医。他承家学,又访贤求师,医名日隆。曾任太医院吏目。1593年,治愈鲁王张妃臌胀,被赞为“天下医之魁首”,并赠以“医林状元”扁额。
5、大明太医院御医杨济时(1522—1620)
杨济时,字继洲,浙江三褐县(今衡县)南乡六都杨村人。约生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卒于泰昌元年(1620年),享年约98岁。杨氏幼年学习儒学。后改习歧黄。杨济时精于针灸,曾任太医院御医。
主要著作为《针灸大成》10卷。此书资料丰富,编排较为合理,故而流传较广,对我国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书中提出了“十二字次第手法”与“下手八法”的针刺手法,至今仍为针灸医家所习用。
6、明代著名针灸医家杨继洲(1522—1620)
杨继洲(约公元1522~1620年),字济时,明代三衢(今浙江省衢州市六都杨村)人,是明代著名针灸医家。主要作品有《针灸大成》。
7、方有执(1523—1593)
方有执(1523~1593),字中行(一行仲行),号九龙山人。安徽歙县人。两番以中风、伤寒、丧妻,五次以中风殇子,遂发愤学医。着《伤寒论条辨》8卷,后附《本草钞》1卷、《或问》1卷、《痉书》1卷(1592)。
方有执一生笃志《伤寒论》研究,推崇张仲景,认为,因年代久远,经王叔和编次,原文次序有改变,再经成无己注释,又多更窜,错简益多,扦格难读。须重新整理编排,恢复《伤寒论》原貌。因此称方氏所开创的流派为错简重订派。
8、大国医缪希雍(1546—1627)
缪希雍(约1546-1627年),字仲淳,明嘉靖、天启间人。17岁患久疟,自检方书治愈,遂嗜医。生平好游,寻师访友,旨在搜集方药,切磋学问,探讨医理。曾增益群方,几经修订,撰《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及多部医学典籍。
9、吴昆(1552—1620)
吴昆,字山甫,号鹤皋,又号鹤皋山人、参黄子、参黄生,徽州府歙县澄塘村人,明代医家,新安医学名家之一,生于1552年,卒年不详。
吴昆师从余午亭,以医为业,从三吴出发,遍历江浙、荆襄、燕赵等地,“师医道贤于己者”,自此之后医学大进。共撰述医书6种,其中《医方考》6卷、《脉语》2卷、《素问吴注》24卷、《针方六集》6卷4种现存于世,《十三科证治》、《药纂》2种成书年代不详,已经亡佚。
10、关中儒医武之望(1552—1629)
武之望(1552—1629年)字叔卿,号阳纡,明陕西临潼阜广里广阳屯(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广阳村)人。明朝著名医学家,著有《济阴纲目》和《济阳纲目》,同时在方志、文学等领域也多有建树,被誉为关中鸿儒,也被称为儒医。
11、弃政从医王肯堂(1552—1638)
王肯堂(1549—1613年),字宇泰,一字损仲,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金坛(今属江苏)人。王肯堂出身于官宦之家,父王樵是进士出身,官至刑部侍郎。
王肯堂博览群书,因母病习医。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选为翰林检讨,官至福建参政。与传教士利玛窦有往来。
万历二十年(1592年)因上书直言抗倭,被诬以“浮躁”降职,遂称病辞归。重新精研医理,能做眼窝边肿瘤切除手术,又能治愈疯疾。历11年编成《证治准绳》44卷,凡220万字。另著有《医镜》4卷、《新镌医论》3卷、《郁冈斋笔尘》等,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今人辑有《王肯堂医学全书》。
12、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1555—1636)
陈实功(1555~1636年),字毓仁,号若虚,江苏南通人,明代著名外科学家,自幼精研外科医术,“心习方,目习症,或常或异,辄应手而愈”。
陈实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于1617年编著《外科正宗》一书,全书共12卷157篇对痈疽、疔疮、流注、瘰疬、瘿瘤、肠痈、痔疮、白癜风、烫伤、疥疮等外、伤、皮肤、五官科疾病,“分门逐类,统以论,系以歌,淆以法,则微至疥癣,亦所不遗”。分析详尽,论治精辟,治法得当,并附若干医案,令人信服。《外科正宗》向以“列症最详,论治最精”著称,反应了明朝以前我国外科学的重要成就。
13、传染病学家吴有性(1561—1661)
吴有性(1582—1652),字又可,汉族,吴县东山人。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1642年,大明崇祯15年,全国瘟疫横行,十户九死。南北直隶、山东、浙江等地大疫,五六月间益盛,“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医生们都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果。
麦冬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的珍贵草药,它拥有众多的药用价值,被称为“名医”。
在中医药学中,麦冬被归类为滋阴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阴虚的症状,例如口干、咽干、乏力、失眠等等。麦冬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植物固醇,这些活性成分为人体提供了极大的营养和滋补。
1. 滋阴养肺:麦冬具有滋润肺部、润燥止咳的功效。它能够帮助缓解肺部干燥引起的咳嗽、痰少、声音嘶哑等症状。特别适合于长期吸烟或者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人群。
2. 补益肝肾:由于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频繁,容易导致肝肾功能失调。麦冬可以补益肝肾,有助于平衡身体阴阳,减少疲劳、焦虑和失眠等不适症状。
3. 提高免疫力:麦冬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4. 保护肠胃: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和消化问题。麦冬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能够缓解胃痛、胀气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5. 改善睡眠:麦冬具有安神、镇静的作用,可以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它对于那些经常失眠或者工作压力大的人来说,是一种天然的安眠良药。
麦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使用,包括药用、食用和泡茶。对于一般健康人群来说,麦冬的用量一般为每日10-20克。
药用:将麦冬研磨成粉末,每次3-6克,用开水冲服即可。麦冬也可以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增强疗效。
食用:将麦冬切成片状或者泡软后加入各种糖水、粥类食物中,具有滋补养颜的作用。但是对于体质虚寒、脾胃虚弱的人群来说,不宜食用过多的麦冬。
泡茶:将麦冬放入开水中浸泡,可以喝到香甜的麦冬茶。麦冬茶对于调节情绪、促进睡眠都有一定的疗效。
虽然麦冬是一种天然的草药,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适合使用。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病患等,使用麦冬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此外,麦冬应保存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
作为传统中医中的珍贵草药,麦冬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养生保健: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倾向于通过食补的方式保持健康。麦冬作为天然的滋补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麦冬加入到各种食物中,以达到滋养身体、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美容护肤:麦冬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对于皮肤的滋润和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许多护肤品中也添加了麦冬提取物,可以减少皮肤干燥、细纹和色斑等问题。
促进睡眠:现代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睡眠问题。麦冬的安神作用被广泛应用于调节睡眠,许多人选择喝麦冬茶或者使用麦冬粉剂来改善睡眠质量。
总之,麦冬作为一种宝贵的中药材,具有众多的药用价值。它不仅可以在中医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然,在使用麦冬的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使用,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名医常用杏林称呼。三国时,吴同名医董奉行医治病不计报酬,仅让治愈的病家在宅边种杏一棵,日久蔚然成林。于是,后世常以“杏林春暖”、“杏林圣手”来称赞医家的医德医术。另外也用扁鹊在世,妙手回春称颂名医。
华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他的医术和医德备受推崇。据传,他曾经用自己的手臂代替病人的手臂进行手术,这个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据说,有一次,一位名叫陈琳的病人因为手臂受伤而需要截肢。华佗经过仔细检查后认为,只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技巧,就可以让病人保留手臂。于是,他便决定亲自动手进行手术。
手术开始后,华佗发现病人的伤口非常严重,需要进行紧急处理。但是,由于手术时间过长,华佗的手已经有些麻木了。为了不让病人受到更大的伤害,他决定用自己的手臂代替病人的手臂进行手术。
手术进行了几个小时,最终成功地完成了。病人感激涕零,华佗也因此成为了众人口中的神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华佗不仅有着卓越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更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的医德。他的事迹也激励着我们要学习医学知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赤脚医生,悬壶济世,华佗在世,扁鹊重生
林世珍,清代人,身份是监生,上饶县(广信区)人,具体的生卒年不详。林世珍,家境并不富裕,打小便没有了父亲,靠母亲辛苦拉扯大。林世珍,自小目光远大,励志学医,通过刻苦学习和长期坚持,林世珍医有所成。
林世珍甘于奉献,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救治了大量患者,其医术之精湛,深受老百姓爱戴,名声也随着救治的人数和口碑越传越大,百里闻名。
上海名中医?谁封的?都是自己吹的吧。一个没有定量化的事物,科学有效性实证又会从何而来。这是自然规律和科学定律,有点知识的人都会知道这个规律和定律的。违背自然规律,脱离科学定律又怎么会有名中医一说。愚昧束缚人们的思想几千年,无知已经成为现代化绊脚石。人家淘汰废止的,我们还在吹捧。世界二百三十一个国家,二百九十九个国家淘汰废除了传统医学。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将八所中医药大学从世界医科院校中册除,上海中医药大学也没逃脱恶运。也就是说世界不再承认中医药及与中医药相关的事物。看看我国现实吧,从1835年100%的占比,通过184年人们亲身体验感受和对事物的思维转变,下滑到今天的3%。数据来源是2018年中国门诊急诊量前一百名的医院统计数据显示:总就诊量为354.460.000人次,中药就诊量为26.120.000人次,中医占比为8%。然而这8%当中,采用现代化医学技术手段诊断治疗的绝不会低于5%。什么是传统中医,我不多讲,请查阅韩国的韩医行医标准。我不反对中医现代化,更不反对中医容入科学技术。但一个发生本质变化的中医再称中医就违背了客观事实,违背了自然规律和科学定律。应把传统中医和现代中医区分划别,因为现代中医完全打破了传统中医文化概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真正为国人健康服务的新型医学。
您好,欢迎来到天坛医院!作为全国知名的医疗机构,我们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专业、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我们自豪地拥有一支优秀的名医团队,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天坛医院的名医团队涵盖了多个专业领域,包括心脏病学、神经内科、内分泌学、外科、妇产科等。他们是各自领域的权威专家,拥有国内外知名医学院的教授、主任医师等职称。无论您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健康问题,我们都有合适的名医为您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天坛医院的名医团队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无论是常见的感冒发烧、心血管疾病,还是罕见的肿瘤、免疫系统疾病,我们的名医都能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天坛医院的名医团队由一流的专家组成,他们在医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以下是部分我们的名医:
天坛医院的名医服务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方案和细致入微的关怀。我们的名医不仅注重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他们会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问题,并为患者提出恰当的建议和指导。
我们的名医不仅具备出色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还拥有高尚的医德和责任心。他们将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将每一位患者都视为自己的亲人,并竭尽所能地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效果。
无论您身处何地,只要您需要专业的医疗服务和名医团队的帮助,天坛医院都会竭诚为您服务。我们提供在线咨询、电话预约等服务方式,方便患者随时随地获取专业医疗建议。我们的名医团队将与您一同护航,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如果您对我们的服务感兴趣或有任何疑问,请随时联系我们。天坛医院的名医团队期待着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