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待遇怎么样?

时间:2025-03-28 08:34 人气:0 编辑:招聘街

一、格力电器待遇怎么样?

不错

根据统计,格力电器平均工资为7053元/月,其中38%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6000-8000元/月,34%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4000-6000元/月。据分析数据统计,格力电器年终奖平均10480元。 格力电器员工分享说:老板是实战来型,自公司创立以来从几个人的团队到300多人的队伍

二、格力电器(总部)待遇怎么样?

格力电器(总部)是一家大型电器公司。

公司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庞大的员工队伍,员工福利待遇很好,公司发展前景很好。

三、格力电器硕士研发待遇?

1 格力电器的硕士研发待遇是相对较好的。2 格力电器作为一家知名的电器制造企业,注重科研创新,对于硕士研发人员给予了较高的待遇。这是因为硕士研发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能够为企业带来创新和技术突破。格力电器重视人才培养和激励,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硕士研发人员。3 此外,格力电器作为行业领先企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硕士研发人员在这里有机会参与到前沿科技的研究和开发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发展。因此,选择格力电器作为硕士研发的就业单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珠海格力电器仓管员待遇?

要看你应聘的什么部门的仓管,一般都是按级别来算基本工资加加班费,没有休息日,可以请假,分白晚班。

一天上十二小时,工资要比你中山那个多

五、格力电器股票分析,格力电器公司怎么样?

格力电器,曾经无可争议的核心资产,从没有像这两年一样饱受争议,以至于格力在这两年来有着很高的学习价值——记住我说的是学习的价值,现在我研究格力不是为了投资,而是为了反思和复盘。格力到底掉入价值陷阱没有?格力到底值多少钱?格力的护城河是什么?受到侵蚀了吗?这两年的格力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虽然一直到现在,还是各派人士各执一词。

1,复盘第一次估值,用传统的现金流贴现法

我对格力的第一次正式估值是2021年7月(详见我的文章《修正后的格力电器估值(2021年7月估值)》,此前我算出来的格力的内含股价是51-53元,彼时股价是51.86元,我谓之“公允”。

后来我对模型做了修正,下调了盈利预测,合理价格差不多是45-48元:

不管怎么修正,数量级没有太大变化,合理的PE大约12倍左右。注意表格右上角,12.5%的贴现率,并假设格力未来永续“衰退”-1.5%,股价都值44块钱。彼时如果考虑20%的安全边际,则建仓价35元。

为了观察格力的情况,我在雪球做了个虚拟盘,40块钱建的仓(毕竟彼时算出来最差也值44),不过着实有点打脸。这是个虚拟盘,建仓的目的就是为了观察和验证,然而鉴于格力的不确定性,事实上我并没有实际建仓。

2,复盘第二次估值,0增长假设

2021年底,整整1年前,我又写了《格力电器的全新估值方法(附估值计算结果)》,该方法源自格林沃尔德写的《价值投资》一书,将价值区分为3类。

具体不再赘述,可以点击上面看我之前的文章。总之结果就是,算出来的格力的盈利能力价值(EPV)=52元,如果再保守一点,以2020年的数据,格力最差的年份来算,也值30元。彼时,格力股价约38元。

3,最保守的估值:重置成本价值

然而我发出这篇文章之后,依然有人跳出来逼逼,什么格力不行了,格力衰退了,你假设格力0增长,想过负增长没有?从长期来看,空调保持存量还是大概率的,现有的空调要更换,未来市场大概率保持稳态,你从长期来说做一个0增长假设是可以的(记住我一直强调长期)。但我也承认,空调市场向上空间不大,向下的概率不小,且格力的护城河之一——经销体系——也在互联网时代遭到弱化。

那么格力的价值底限到底在哪里?格力会破产吗?大概率不会,所以用清算价值来算是不合理的,可以用重置成本价值,也就是如果竞争对手要再造一个格力,他要花多少钱?

此时的估值不再考虑格力的现金流创造能力,而是纯粹基于资产负债表,评估其资产的重置成本价值。我依然坚持一个大前提:格力的盈利能力价值肯定还在,只是可能在弱化,即下图2的部分还在,只是变多变少的问题。重置成本价值是其底限,是下图1的部分,如果我算出1的部分,那么格力的盈利能力不管强弱,只要还在,那么迟早能够实现价值回归。

(1)流动资产部分

以下都基于2022三季报的资产负债表。

比较难以调整的是存货,2021年存货周转天数89天,而美的大概是52天,也就是格力多备了42%的存货,一家新开张的公司如果备了这么多货,估计其中的42%要“清仓大甩卖”才能卖掉。所以405.47亿元的存货里,有58%(235.17亿元)按原值计算,再考虑5%的跌价,算作223.41亿元;剩下多余的存货,半价清仓应该还是有人会要的,所以打半价只剩85.15亿元。综上,存货的重置成本合计为308.56亿元。

对流动资产的调整不是非常重要,毕竟都是流动资产,过不了多久,账面价值和重置成本之间的差距就会弥合。关键在于非流动资产的测算。

(2)非流动资产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2021年报披露的明细如下,2022Q3明细未知。假设还持有闻泰、三安,那么2022年9月30日至今,这两家公司的股价是微涨的。但是不知道Q3的明细,这部分就保持原样了。

同理也适用于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资,这两个科目实际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可能性很大,但占比不高且缺乏明细数据,因此姑且都以账面价值来计算。

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空调的生产比较标准化,设备等并不难获得,所以我假设一家新公司可以用7折的成本买到质量差不多的二手设备。

无形资产:主要是土地使用权、专利权等,假设专利这些都是虚的,但土地使用权是必须花钱的,毕竟土地是国家财产,任何公司都要为此付出成本,你无法0成本获得。所以我只保留了2021年的土地使用权价值94.28亿元,其他都视为0。至于其他的“无形的资产”如商誉、使用权资产等,都视为0。

递延所得税资产:按8%贴现率计算现值。

(3)调整后的净资产

假设负债一个子儿都跑不掉,都要如实归还,那么调整后的净资产为653.3亿元(归母),低于账面价值957.13亿元。

那么,一家新公司只要有653.3亿元,就能再造一家格力了吗?当然不是。格力有常年积累的品牌以及经销商渠道,这是格力的竞争优势所在。如果只是一家卖大路货的公司,也没必要让我花时间写文章。

品牌的打造和经销商关系的建设,表现在持续不断的销售费用的投入上。最近5年,格力的平均销售费用是156.99亿元。鉴于在成熟市场建设品牌、渠道需要花更多成本,因此没有个5年时间,没有每年180亿元的投入,恐怕搞不定,因此180*5=900亿元,即没有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特许经营权成本。

这么算来,格力的重置成本价值=653.3+900=1553.3亿元,对应每股价值27.58元。即是说,再差再差的情况下,目前格力(凑个整)28元就是底。市场的表现也确实如此。

此前也算过盈利能力价值,以数据很差的2020年为基准来计算,格力的盈利能力价值约30元,也就是28-30元应该就是格力的底部了。

4,一点复盘和教训

当前市场对于格力的估值(32元),正好接近其重置成本价值(28-30元),这让我惊叹市场的精妙。大多数情况下,市场总是有效的,投资者一定要敬畏市场,在自己的认知与市场出现偏差时,要先想想是不是自己错了。

从一定程度来说,“烟蒂股”比其他公司要更难分析,因为一不小心就掉入价值陷阱。用DCF测算格力,肯定会掉入价值陷阱,12倍的格力并不便宜,现在是6-7倍,从盈利能力价值(EPV)和重置成本法来看,或许市场真的认为,格力就是6-7倍的价值。

定性和定量分析,应该互相结合和互相验证,如果定性地判断空调行业已经饱和,2017年以后即进入衰退期,那么简单地以DCF模型,拍脑袋假设一个成长率,就是错误的。如果能看出格力的竞争优势可能被弱化,格力过度依赖经销商体系,从而在电商、新零售上表现不佳,那么即使计算EPV,也要以保守的态度去做,甚至给予安全边际。

我在测算腾讯的时候(《估值实操:200元的腾讯,到底低估了吗?》),我知道腾讯肯定还能成长,新产品、新业务总能给我们惊喜,我只是不知道腾讯能涨多少,无法预测,于是给予0增长假设,一旦腾讯增长,那么增长的部分就是我的安全边际,是惊喜,果然,腾讯这个月来给我非常多的惊喜,今年过年关果然还得靠Pony。

然而格力则是,成长带来的惊喜是不那么肯定的,大家都在担心它会衰退,此时还指望0增长带来bonus,就不对了。我用2020年的数据保守估算格力的EPV是30元,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这也反过来说明:市场认为格力接下来就这样了。

如果你不信任格力,在重置成本之外还要再考虑安全边际,假设打8折,可能最好还是等到25元左右再说,这意味着1.5倍的PB。如果你觉得格力没那么差,EPV是存在的,重置成本价值就是底部,那么28-30元也可考虑,当市场承认格力的EPV,涨到我之前说的45-50元的时候,这个差额则是你的安全边际。

那么,格力还会不会涨呢?不知道,这也是“烟蒂股”的问题,巴菲特也说你只能知道当下是便宜的,至于什么时候涨,交给时间。格力的分红是很大的,即使28的底永远不涨,但如果拿住,每年除权除息都能把成本摊下去,至于这笔投资是否划算,就见仁见智了。

六、格力电器公司怎么样

下面是关于格力电器公司怎么样的专业博文:

格力电器公司怎么样:一家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司

格力电器公司成立于1980年,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市。多年来,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调制造商之一,也是中国最具知名度和声誉的公司之一。

格力电器公司的成功得益于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创新技术和卓越的客户服务。作为一个领先的家电制造商,格力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格力电器公司的产品线非常丰富,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等多种家电产品。这些产品都经过精心设计和严格测试,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无论是家庭使用还是商业用途,格力电器公司的产品都能够提供出色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格力电器公司的优势

格力电器公司在家电行业中有许多显著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其成为消费者首选的品牌:

  • 卓越的技术创新:格力电器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始终走在行业的前沿。它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发新技术和改进现有产品。这使得格力的产品始终具备先进的特性和功能。
  • 品质可靠:格力电器公司一直以来都严格控制产品的制造过程,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高品质标准。这种注重品质的态度使得格力的产品在市场上得到广泛认可。
  • 国际化战略:格力电器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不断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并与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 用户至上:格力电器公司始终将满足用户需求放在首位。它通过不断改进产品性能、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等方式,确保用户获得最佳的购物体验。

格力电器公司的社会责任

作为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格力电器公司不仅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 环境保护:格力电器公司非常注重产品的环保性能。它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并致力于提供更节能的产品,减少能源消耗。
  • 公益捐赠:格力电器公司积极投入公益事业,通过捐赠资金、物资等方式支持教育、扶贫、灾区重建等社会公益项目。
  • 员工福利:格力电器公司注重员工的福利和发展。它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培训机会,让员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

结论

总的来说,格力电器公司是一家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司。它以优异的产品质量、卓越的技术创新和出色的用户体验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同时,它也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无论是产品品质还是社会责任,格力电器公司都展现出了卓越的表现。相信在未来,它仍将继续引领家电行业的发展,为消费者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参考来源:a>

七、格力电器股票怎么样

作为中国最大的家用空调制造商之一,格力电器一直都是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那么,格力电器股票究竟怎么样呢?本文将对格力电器股票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建议。

1. 格力电器的背景

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总部位于广东珠海。多年来,该公司致力于研发、制造和销售各种家用电器产品,其中以空调产品最为知名。格力电器凭借其优质的产品质量、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广泛的市场渗透率,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格力电器自199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股票价格一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公司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取得了可观的财务业绩,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

2. 格力电器股票的优势

格力电器作为家用电器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

  • 品牌优势:格力电器以其卓越的品牌形象在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口碑和品牌认知度。
  • 创新能力:格力电器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 产能优势:格力电器拥有庞大的生产基地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满足大规模的订单需求。
  • 销售网络:格力电器在国内外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

3. 格力电器股票的风险

任何投资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格力电器股票也不例外。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风险因素:

  • 行业竞争:家用电器市场竞争激烈,格力电器面临来自其他知名品牌的竞争压力。
  • 经济波动:经济下行周期可能会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给格力电器带来销售压力。
  • 政策风险:政府政策的变化可能对格力电器的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4. 投资建议

根据对格力电器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格力电器股票具备长期投资潜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 关注公司动态:及时关注格力电器的最新动态,包括产品创新、市场拓展、合作伙伴关系等。
  • 评估竞争态势:密切关注格力电器所在行业的竞争态势,了解竞争对手的发展动向。
  • 掌握市场趋势:研究家电市场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市场需求的变化。
  • 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分散风险。
  • 定期跟踪投资情况:定期审查和评估投资情况,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总的来说,格力电器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良好的品牌形象。然而,投资格力电器股票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应该充分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公司动态,评估行业竞争态势,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八、格力电器普通员工待遇怎么样?

格力电器平均工资为9812元/月,其中41%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6000-8000元/月,23%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8000-10000元/月。据分析数据统计,格力电器年终奖平均8176元。 格力电器员工分享说:专员,组长,科长,主管,部长,高层,听说挺完善的,但是还得靠自己的努力,部长前各级别的工资相差一两千左右

九、格力电器怎么样?格力电器怎么样?

格力电器质量挺好的。格力电器品牌是很不错的大牌子。格力电器专业生产空调,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电压力煲、电磁炉等厨房电器、生活小家电产品。

十、格力电器怎么样?

近一周的文章,应该是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评论区里非常热闹,小米、美的、格力,可以说是中国制造的三个代表,想要深刻的理解中国制造,或者其中的任意一家公司,都离不开和余下两家作为参照。

我们今天,主要讲一下格力,在昨天的文章里,我们说,格力和美的已经分道扬镳越走越远,这不是拍脑袋,也不是说《价值事务所》是格力黑,恰恰相反,《价值事务所》一直是格力粉,尤其vive,非常佩服董小姐,可以说,没有董小姐就没有现在的格力。

但,也许从1到100,格力需要董小姐,但从100到1000这个级别,董小姐有可能还不足以单独带动格力。接下来,我们仔细对比一下格力和美的,大家细品一下两者的区别。

01valuefirm成也渠道败也渠道

在九月份,《价值事务所》跟踪格力电器的文章里就讲过,公司太依赖线下,线上的优势不明显,甚至格力一直以线下3万多家核心经销商引以为傲,没曾想,这成了公司目前很大的一个包袱。

今天,我们就渠道这个问题,结合美的,再深入的探讨一下。

我们都知道,格力的掌舵人董小姐是销售出身,因此,没有人能比她更了解销售网络的重要性了,她深深的知道,世界上不存在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种事,产品要想卖得好,质量过硬是充分条件,牛逼的销售网络是必要条件。

最开始的时候,董小姐采用的是大商制度,对,很多白酒企业,包括做调味品的千禾也部分采用的这个制度,也就是,我产品好,还给你足够多的返利,你就该有充分的动力去销售我的产品。

但是很快,董小姐就发现里面有问题,因为,大商太顾及自己的利益,这样很容易就会伤害品牌方的利益,看看白酒多渠道价格战对品牌伤害有多深,大家就应该清楚了。也就是说,大商很可能为了多卖货,搞促销,甚至还能跨界跑到别的经销商那里去打价格战。

这就很恶心人了...

当然啦,董小姐很聪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一个大的片区,里面有6家经销商,董小姐就把他们组织起来,加上格力自己,新成立一家公司,大家按照这个新公司的利益来分成,如此,大片区内的经销商们就不会彼此拆台了。

而且,董小姐为了进一步捆绑经销商,把这些新成立的销售公司组织起来,再成立一个公司,卖了格力10%的股权过去,如此,所有的经销商们,就绑上了格力这架战车,所向披靡、无往不利。

这也是为什么,格力的经销商们,都是董小姐支持者最核心的原因所在。(下图红框就是格力的经销商们)

团结了渠道的力量,可以说是格力这么多年混迹江湖的看家本领之一,这也是当初格力为什么敢全面退出国美的原因。

但是,很多时候,你的核心竞争力会成为更进一步的阻力。

正是由于和线下经销商绑得过紧,以至于即便到了电商时代,格力虽然早早布局线上,但发展并不顺利。

道理很简单,线下的层层经销商是要赚钱的,价格必定高于线上直营,不少消费者在线下看好了货,很容易就在线上下单,线上和线下就会有一定的“竞争关系”。格力和经销商绑得太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线上渠道发展的脚步。

如果不是格力线上基本真空,奥克斯是不会有机会做大的。

02valuefirm格力的淡季让利

其次,空调是一件受季节影响较大的产品,以至于很多空调厂都会出现,淡季现金流差、旺季产能跟不上的问题,和现在的猪周期可以说一毛一样。

于是,格力首创了“淡季让利”,也就是说,销售淡季时期的空调(09/01 至次年 03/31)定价比销售旺季时期(04/01 至 08/31)要低,如此,经销商们就可以在淡季用便宜的价格囤很多货,然后旺季就可以大卖特卖,不至于缺货而错失良机。

不难看出,我们的董小姐真的是聪明又细腻。

但是,当格力和他的经销商们,有了如此稳赚的商业模式时,比起其他的空调厂就丧失了对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反应能力。

就好比前文我们说的,当格力线下成为铁桶一块时,线上就很难发展。

当然,对于上游反应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单看格力是看不怎么出来的,这里我们和美的对比着看。

昨天的文章,我们讲到,美的的方洪波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又是卖资产又是裁员又是看产品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T+3变革”。

传统的制造业是,我生产了东西通过渠道,然后卖给客户,这个过程就会产生大量的存货,要么在企业那,要么就压到渠道那;而T+3,就完全调了个头,如下图所示,T+3的本质是以销定产,客户需要什么、需要多大量,当厂商收到这个信息以后,立马组建相关采购并生产,然后交付到用户手里。

不难发现,在T+3模式下,经销商从一个单纯卖货的转变成了一个兼销售和信息收集于一体的运营商,如此,厂商其实可以通过终端订单多少来决定升降价,同时,也可以在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时候,降低终端售价,让利给消费者。

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2018年,上游金属的价格大幅上涨,美的不断减产,比格力少生产近250万台空调,但是在2018年下半年上游金属价格下降的时候,美的开始疯狂扩产、加班,一口气比格力多生产近460万台空调。

使得美的这一年的产品平均价格比格力低不少,于是,这累计700万台低价空调推向市场时,格力瞬间被打得稀里哗啦,这也是造成格力2019年营收不动、净利下滑的一个原因。

T+3对于美的上游来说,实行初期是承担了一定库存风险的,原因很简单,本该作为渠道的成品库存以及公司的成品和原材料库存,基本转嫁到上游身上。但从结果来看,这恰恰是倒逼上游厂商提升预测和快速反应能力的方式,保障了未来美的备货效率。

所以,在格力这条线上,大家看似业绩平稳、风雨无忧、一起赚钱,但却丧失了快速应对上下游变化的能力,而美的这条线上却在不停的改变自我、刷新自我、挑战自我,灵活应对各种变化。

这也为美的目前转型为B+C打下基础。

03valuefirm格力的未来

讲到这里,《价值事务所》还是想强调一点,我们并不是唱空格力,相反,我们很钦佩格力,至少,格力之前的辉煌很大程度上正是捆绑经销商和淡季返利带动下做到的。

即便暂时有些困难,我们相信,迟早也能克服。比如,《价值事务所》在之前的文章:被过分唱衰了,此时正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介入时点,它还是那个王者中讲到了格力的渠道变革,比如:董小姐的直播间。

通过让线下的经销商用类似于地推的方式,引导线下客户通过经销商专属二维码进入直播间;这些客户在线上下单以后,格力就把销售额分配给线下经销商;如果不是由经销商引流来的客户下单了,那就由离客户最近的经销商发货。

格力的股东大会也说,未来公司要引导经销商积极转型,让线下成为体验、交流、普及产品的场所,客户都集中在线上下单,这样,就可以实现专卖店与消费者之间的零距离。

如果格力真的很好的实现了这一点,那么多年掣肘公司的一个难题瞬间便得到了解决。可是,格力真的能做好么?

别忘了,格力近期引入了谁,高瓴资本呀!高瓴最擅长的就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赋能,前有百丽后有蓝月亮,现在,应该有格力。

04valuefirm写在最后

空调虽然一直都有天花板说,但《价值事务所》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这个天花板还早,中国的基本盘总归是发展中国家,还有大量下沉市场没有用上空调。

或者,别说大量家庭了,连很多高校教室都没有空调,比如,vive的母校,现在都记得,每逢暑假期末考试,大家都去食堂或者图书馆复习的场景,教室实在太热了。

这都是巨量市场,而且,国外的智能制造,目前比起中国来,真是差了一大截,不想想象,未来的中国制造将走向国际市场,也许,未来全球70%的空调都来自中国...

所以,格力的天花板现在还为时尚早,只是,格力现在确实被美的甩出好大一截,这个差距需要正视,而且,可见的未来,两者的差距大概率会越拉越大。

格力电器过往文章合集:格力电器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Copyright © 2024 招聘街 滇ICP备2024020316号-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