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渠读音?

时间:2024-12-23 15:34 人气:0 编辑:招聘街

一、修渠读音?

xiū qú

“修”字基本含义为装饰,使完美,如:修饰、修辞;引申含义为整治,恢复完美,如:修复、修治。

在现代汉语中,“修”字多用作动词,如:修文、修名。

“渠”的基本含义为水道,特指人工开的河道或水沟,如渠道、沟渠;引申含义为大,如渠帅、渠魁;方言,他,如渠侬、渠辈。

在日常使用中,“渠”常做名词,常做姓。

二、修渠的成语?

渠的成语有 : 水到渠成、 捧腹轩渠、 匹妇沟渠、 流血成渠、 转死沟渠、 奸渠必剪、 扫穴擒渠

三、秦国修什么渠?

秦国修建了郑国渠、灵渠和都江堰三大水利工程。

一、四川成都都江堰

四川成都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二、陕西富平郑国渠

陕西富平郑国渠,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使秦国从经济上完成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准备。

三、灵渠

广西兴安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它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灵渠的修建,联结了湘江和漓江两大江河,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岭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红旗渠修渠英雄故事简短?

      红旗渠的铁姑娘修渠英雄:

      红旗渠开工后,19岁的郭秋英积极报名参加,大队批准了她的请求,并委任她为“铁姑娘队”队长。起初,她们不会打钎、扶钎,就向父辈们学习;扶不好钎,铁锤打在手上,就简单包扎一下伤口,咬咬牙再接着干。慢慢地,她们逐步掌握了抡锤、扶钎、打炮眼等技术。

      当时,每次放完炮必须等浓烟散去才能继续施工,大大耽误了工程进度。郭秋英就提议:“男同志休息休息,咱们先进去,把烟排出来,把这个工程时间往前赶一赶。”在浓烟滚滚的隧洞里,姑娘们脱下外套,来回甩动着将浓烟往外赶,一趟又一趟,大大缩短了散烟时间,加快了施工进度。

      苦战一年后,铁姑娘队和其他民工一起凿通了长达400米的换新天隧洞。

五、红旗渠主渠修了几年?

近十年。

红旗渠历时近十年年完工。1960年二月开工,到1969年支渠配套工程全部完工。这一工程共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条渡槽,开凿211条隧道,修筑各类建筑12408座,挖砌土石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70.6公里。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在山西的平顺县石城镇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河南安阳林县。干渠全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共有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

六、修郑国渠的目的?

原是韩国派奸细郑国游说秦国君臣,修一条从泾河通过渭北水渠,目的是疲弊秦国,以延缓秦进攻韩的速度。

不成想,适得其反,水渠修成后,立即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使秦国关中四万多顷土地获得了灌溉,渭北很多盐碱地也因郑国渠而得到了改良,粮食获得了高产,给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七、郑国修渠故事简写?

战国后期,秦国逐渐强大,要出兵讨伐东方各国,韩国首当其冲,岌岌可危。想到秦国大兵压境,吞并韩国的情景,韩王不免忧心忡忡。一天,韩王又召集群臣商议退敌之策,一位大臣献计说,秦王好大喜功,经常兴建各种大工程,我们可以借此拖垮秦国,使其不能东进伐韩。韩王听后,喜出望外,立即下令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去实施这个“疲秦之计”。后来水工郑国被举荐承担这一艰巨而又十分危险的任务,受命赴秦。

郑国到秦国面见秦王之后,陈述了修渠灌溉的好处,极力劝说秦王开渠引泾水落石出灌溉关中平原北部的农田。秦王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委托郑国负责在关中修建一条大渠。

郑国根据关中平原北部的地形特点,经过精心测量,决定从中山(今陕西泾阳西北)以西谷口的地方开渠,直至洛河,渠长30余里。

工程进行当中,韩国的疲秦之计被发觉,秦王要杀掉郑国。郑国平静地说:“不错,开始我确实是作为间谍建议修渠的。我作为韩臣民,为自己的国君效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杀身成仁,也是为了国土社稷。不过当初那疲秦之计,只不过是韩王的一厢情愿罢了。陛下和众大臣可以想想,即使大渠竭尽了秦国之力,暂且无力伐韩,对韩国来说,只是苟安数岁罢了,可是渠修成之后,可为秦国造福万代。在郑国看来,这是一项崇高的事业。郑国并非不知道,天长日久,疲秦之计必然暴露,那将有粉身碎骨的危险。郑国之所以披星戴月,为修大渠呕心沥血,正是不忍抛弃我所认定的这项崇高事业。若不为此,渠开工之后,恐怕陛下出10万赏钱,也无从找到郑国的下落了。”

秦王被郑国的话打动了,让他继续主持修渠。经过几个寒冬酷暑,经过成千上万民众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大渠终于修成了。渠成之后,引来含有泥沙的泾水灌溉关中北部的盐碱地四万多顷,每亩可以收获粮食六石四斗。于是关中成为肥沃的田野,再也没有荒年。秦国因此富强起来,吞并了各个诸侯国,统一了天下。关中地区的老百姓为了纪念郑国的业绩,就把这条渠命名为“郑国渠”。

八、修渠引水的诗句?

1、引水远通涧,垒山高过城。——出自唐·姚合《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2、掘沟引水浇蔬圃,插竹为篱护药苗。——出自唐·赵嘏《汉阴庭树》

3、莺留花下立,鹤引水边行。——出自唐·白居易《春暖》

4、引水香山近,穿云复绕林。——出自唐·卢纶《观袁修侍郎涨新池》

5、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金莲。——出自唐·韬光《谢白乐天招》

6、引水多随势,栽松不趁行。——出自唐·白居易《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

7、引水灌竹中,蒲池种莲藕。——出自唐·卢仝《寄男抱孙》

九、为什么要修渠?

修渠是为了农业灌溉需要。要把水源引入到农灌区灌溉农田,只能通过渠道开渠引水,渠道在水利设施中有重要位置,如果水库建了、扬水站建了,而没有开渠,水源就不能流到农灌区,影响农业生产。

因此,一旦有了水源,就要开展修建渠道工作,根据水源多少、水源大小来确修建渠道的大小和长度。

十、红旗渠主渠修了多少年?

主渠始建于 1960年2月,1965年4月竣工,前后历时五年多时间。

红旗渠由一条主渠和几条副渠组成。渠首干渠总长70.6公里,以张卓河为水源,分布在各乡镇的副渠、农渠、斗渠总长2488公里。1960年2月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Copyright © 2024 招聘街 滇ICP备2024020316号-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