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治理?

时间:2025-02-13 04:27 人气:0 编辑:招聘街

一、黄河的治理?

一,从长远出发,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对黄河水土流失严重的中上游保护和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严禁开荒,提倡家畜圈养,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生态环境。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其次要不断疏通河道,合理利用调配水库水坝的水来冲刷河床,减少泥沙沉积,加深河道。

二,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合理科学用水,避免漫灌等浪费水资源。这两年好像抓的有点成效,断流时间缩短甚至不断流。

三,经济发展要从全局考虑,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治理黄河拯救黄河的方法?

  根治黄河的主要方法:  

1.种草种树,坡耕地退耕还林、还牧,使土石不下坡,清水长流;  

2.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以减少入河泥沙;  

3.上中游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措施,修水库水仅发电,还可治沙与防洪,调节黄河径流。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可发挥防洪、发电、灌溉、防凌、防淤、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下游加固大堤,确保堤岸万无一失。

三、治理黄河的方案?

黄河治理的方案包括:修建堤坝和水库,加强河道疏浚,推行水土保持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流域管理和生态保护,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促进国际合作等。这些综合措施将有助于实现黄河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四、黄河治理原理?

工程性措施 在河流水污染范围较广、历时较长、程度较重的情况下,要控制或减轻污染 仅靠非工程性措施是不够的, 还必须采取针对性很强的工程性措施。工程性措施 即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废污水处理装置(设施)、不同处理深度的污水 处理厂和处理系统等。 在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 中, 一般按 3 个层次设计: 重点污染源(工矿企业)的分散治理,根据其废水特性选取有针对性的处理装置或 设施;城市生活污水采用不同处理深度的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在自然条件适 宜地区,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基本是以污水土地生态处理系统为主,即实行污 水资源化工程。 在一些污染较重的大中城市河段, 大多将这 3 个层次作为系统工 程考虑,并对工程措施组合方案进行优化。

(1) 大批兴建高效污水处理厂 黄河流域省区、重点城市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处理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全面、深度处理废污水是治理污染的根本措施。因此应该大批兴建高效污水 处理厂, 大力提高城市及工业废污水处理率、废污水处理达标率和废污水处理深 度。 目前首先要真正达到废污水达标排放,以后要进一步减少废污水及污染物排 放。 2004 年排入黄河流域的 39.5 亿 t 废污水中,经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废水不足 排放总量的 20%,大量未经处理,含有高浓度污染物的废污水直接排入黄河。据 不完全统计,黄河流域综合超标的排污口有 932 个,71 条一级支流断面,水质 级别超Ⅴ类的水就达 53.5%。流域年纳污量:化学需氧量(COD)达 97.3 万 t,氨氮 12.4 万 t。如此众多污染严重的废水、污水、河水,直接或间接地排向黄河,黄 河岂有不污染之理?我们可以下令关闭一个、几个工厂,却无法下令让大多数工 厂全部停产,无法不让汇集了许多废污水而且严重污染的支流汇入黄河。因此, 国家、地方应加大投资,因地制宜兴建大批高效污水处理厂,对废污水进行严格 处理,达标排放。

(2)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主要是农业用水,且大多是大引、大蓄、大水漫灌,灌 溉方式落后,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浪费严重,并且导致土壤中的农药、化肥 大量流失,加重了水体污染。目前流域内大部分自流灌区水价不足成本的 40%, 下游仅为成本的 18%,如果采用价格杠杆、先进的控灌技术、农田工程、管理节 水等措施,农业灌溉用水节水潜力巨大。 鉴于黄河流域存在着巨大的节水潜力,应该大力推行黄河流域节水规划,重视推 广应用节水技术,制定有关节水法律、法规,加强节水管理。节 水既是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保护黄河水资源、减 轻黄河水污染的重要途径。

(3)加强生态工程建设 在防治水污染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工 程建设,种草种树,封山育林、育草,保护植被,涵养水源,全面改善流域生态 环境,减轻水土流失造成的黄河污染。

五、黄河治理方法?

一是完善防灾减灾体系。以调控水沙为核心,坚持“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调控洪水和“拦、调、排、放、挖”综合处理泥沙两大策略,完善以黄河下游为重点,兼顾黄河上中游河段、主要支流、城市防洪、山洪灾害防治的洪水防御总体布局,健全以骨干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为主的水沙调控体系,构建点线面统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的流域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

  二是推进黄河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以南水北调西线等引调水工程为“纲”、以重点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为“目”、以古贤等控制性调蓄工程为“结”,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黄河大水网,全面增强黄河流域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

  三是加强生态保护治理。着力构建以河源区、黄土高原区、河口区为重点,黄河干支流为主线的“三区一廊道”生态保护格局

六、治理黄河原理?

这里黄河基本上有三约束基础理论,及时把能量平衡原理引进至黄河,整个黄河以三种力量与其平衡河床大堤是硬约束发挥路上的主要固和作用软约束。

摊区植被深入约束,发挥自红导流作用。

河流进入大海,受到海动力和克士力的牵引性约束,发挥海上的约束作用,决定和牛在海上的流向和泥沙扩散状态。

七、治理黄河的主要措施?

“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是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这样,对确保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

八、黄河的问题及治理?

1、黄河上游的问题主要是荒漠化、凌汛。

措施为建立生态保护区、退耕退牧还林;爆破、飞机轰炸排凌汛。

2、黄河中游的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

具体措施有:工程措施——固沟、保塬、护坡.农业技术措施——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以及轮耕套种、选育良种、地膜覆盖、喷灌滴灌、科学施肥等.生物措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大力种草植树,实行乔、灌、草结合。

3、黄河下游的问题主要是泥沙淤积、地上河以及凌汛、冬春水量不足。

措施有:水库调水、调沙,加固堤坝,冬春工程排凌汛。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

它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发展。黄河流程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3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九、唐朝关于黄河的治理?

唐朝对黄河的治理:在尚书省工部之下设水部,官员为都水监水部郎中,其助手为员外郎及主事,在河事上与地方官员存在上下级的关系。

河堤谒者专司河防,以下又增添3位主事、4位掌固,进一步加强治河管理。唐代的地方官员都有治河修守的职责,治河主要依靠地方政府。

十、黄河是谁治理的?

治理黄河算是历史上最频繁也最困难的治水工程了。所以在中国的封建王朝,治理黄河水患是重中之重,但是中国历史上从不缺少治河能人,下面是中国在黄河上的九大治水名臣。

  一,贾让,西汉时期的治河名臣,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有方略治河的名人。

  二,王景,东汉水利专家王景,约公元30年-85年。他是第一位对黄河进行大规模治理的水利专家,有“王景治河,千年无患”的美誉。

  三,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持开展机械浚河、引黄、引汴发展淤灌等,在治黄技术上有不少创新。只是碍于当时工程机械技术有限,王安石治河的效果却并不算好。

  四,贾鲁,元朝著名水利专家,曾率17万军民治理黄河水患。

  五,潘季驯,他发明的“束水冲沙法”为中国古代的治水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靳辅,清朝著名治水大臣,著有《治河方略》,为清朝治河的主要理论依据。

  七,陈潢,清初治水的集大成者,靳辅是主持治河者,他是实际手工作者。

  八,栗毓美,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在治水方式上做出了革新,用烧砖筑坝以达到治河的方式,不仅降低了成本,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九,林则徐,不仅虎门销烟,也善于修水利,劝农桑。林则徐任职东河河道总督之时,对黄河河务进行了自己勘察,提出黄河需要由山东入海的科学性方略,提出治水良策:“一买垛,派州县以专责成”,“一挖引河分段,派武员不派文员”。对治理黄河决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Copyright © 2024 招聘街 滇ICP备2024020316号-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