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咏史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入京诗 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书端州郡齐壁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墨梅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1.为官以廉为先,从政以勤为本。
2.贪婪的欲望使人堕落,廉政的品质使人奋进。
3.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克己奉公。
4.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
5.做人贵在品,为官重在廉。
6.勤能补拙,俭以养俭。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一身正气为人师,两袖清风能生威。
9. 廉树威贪失信,廉兴国贪失家。
10.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摆袖却金 比喻为人廉洁,不受贿赂。
出处:唐·韩愈《顺宗实录》:“执谊为翰林学士,受财为人求科第,夏卿不就应乃探囊中金以内夏卿袖,夏卿……摆袖引身而去。”
变贪厉薄 指改变、劝勉贪图财利、行为轻薄的人使之廉洁忠厚。
出处:《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宋·孙奭疏:“此章言伯夷、柳下惠变贪厉薄,千载闻之,犹有感激。”
冰壸秋月 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
出处: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不染一尘 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胸中不染一尘,惟澄观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伟论。”
不贪为宝 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出处:《左传.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饮盗泉 比喻为人廉洁。
出处:《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材茂行洁 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出处:《汉书·薛宣传》:“窃见少府宣,材茂行洁,达于从政。”
材茂行絜 絜,同“洁”,干净,廉洁。
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公正廉洁 指廉洁奉公,不循私情。
出处:清·昭连《啸亭杂录·金元史》:“劾其贪酷诸款,而后又言其公正廉洁、惜名器、重士节诸语。”
公正廉明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七回:“二则象大帅这样公正廉明,做属员的人,只要自己谨慎小心……还愁将来不得差缺吗?”
寡廉鲜耻 寡、鲜:少。
旧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
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
俭可养廉 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操守。 出处:《宋史·范纯仁传》:“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俭以养廉 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洁己从公 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
同“洁己奉公”。 洁己奉公 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 出处:《宋书·林邑传》:“法命肃齐,文武毕力,洁己奉公,以身率下。”
俊杰廉悍 俊秀出众,廉洁不贪,精明强悍。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冷面寒铁 比喻公正廉洁,不怕权贵的官员。
出处:《明史·周新传》:“敢言词多所弹颏,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礼义廉耻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出处:《管子·牧民》:“何谓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廉而不刿 廉:廉洁;刿:割伤,刺伤。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别人。比喻为人廉正宽厚。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聘义》:“廉而不刿,义也。” 廉洁奉公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廉洁不贪,忠诚履行公职,一心为公。 廉可寄财 能够以钱财相托。指十分廉洁的人。 出处:《孔丛子·陈士义》:“仁可与托孤,廉可以寄财者。” 廉泉让水 廉:廉洁;让:谦让。原比喻为官廉洁,后也比喻风土习俗淳美。 出处:《南史·胡谐之传》:“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柏年:‘卿州复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 两袖清风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临财不苟 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 出处:《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清风两袖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清廉正直 清白廉洁,为人正直不阿。 出处:《韩非子·奸劫弑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以求生,凶不几矣。” 手脚干净 比喻廉洁奉公。 水火无交 没有财物牵涉。形容为官清正廉洁。 出处:《隋书·循吏传·赵轨》:“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素丝羔羊 指正直廉洁的官吏。 出处:《诗·周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陀,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台阁生风 台阁:东汉尚书的办公室。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比喻官风清廉。 出处:《晋书·傅玄传》:“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于是贵游慑伏,台阁生风。” 退食自公 减膳以示节俭。指操守廉洁。 顽廉懦立 使贪婪的人能够廉洁,使怯弱的人能够自立。旧时形容感化力量之大。 出处:《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逶迤退食 从容谦退,公正廉洁。 出处:《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五月披裘 比喻清高廉洁。 出处: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金者哉?” 洗手奉公 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同“洗手奉职”。 洗手奉职 洗手:使手干净,比喻廉洁;奉职:担任职务。比喻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出处:唐·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建中四年,侍郎赵赞为度支使,荐公为监察御史,主馈给渭桥以东军,洗手奉职,不以一钱假人。” 鲜廉寡耻 无廉洁之操守且不知羞耻。 小廉曲谨 细微的廉洁谨慎。指注意小节而不识大体。 出处:宋·朱熹《答或人》:“乡原是一种小廉曲谨、阿世徇俗之人。” 一介不苟 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同“一介不取”。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我平生于银钱一道,一介不苟。” 一介不取 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出处:《孟子·万章上》:“其非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一口咬定 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坚持一个廉洁,再不改口。 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十回:“先把住持僧慧修,严行审讯,问他将李国斌藏在何处,慧修一口咬定不认得李国斌。” 一廉如水 为官廉洁,如流水一样清洁。 一清如水 清·清澈。像流水一样清澈。形容为官廉洁,不贪污、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你在衙门中一清如水,朝廷知你是个个廉吏,异日定来聘你为官。” 以紫乱朱 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出处:《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以紫为朱 比喻将奸邪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贤者。同“以紫乱朱”。 出处:明·刘基《官箴中》:“俾好作恶,以紫为朱。” 饮马投钱 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出处:唐·徐坚《初学记》卷六引《三辅决录》:“安陵清者有项仲仙,饮马渭水,每投三钱。” 源清流清 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或领导贤明,其下属也廉洁。源,也作原。亦作“源清流洁”、“源清流净”。 甑尘釜鱼 甑里积了灰尘,锅里生了蠹鱼。形容穷困断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出处:《后汉书·范冉传》:“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荚芜。” 脂膏不润 比喻为人廉洁,不贪财物。 出处:《东观汉记·孔奋》:“直脂膏中,亦不能润。”
1、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
2、马吃夜草一时美味,马失前蹄一生终悔
3、做官做事做人应清清白白,为公为政为民需勤勤恳恳
4、松竹梅,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
5、廉洁自律三个我: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我看齐
6、为政不贪,头顶蓝天;为政不廉,脚踩地雷
7、地位是脚下的台阶,并非你的真正高度;官衔是脸上的脂粉,并非你的真正肤色
8、只有廉政的人,才心安理得。 ——[古希腊]伊壁鸠鲁《格言集》
9、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所追求的金钱,则是使自己当奴隶的一种工具。 ——[法]卢梭
10、对于不知足的人,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 ——[美]富兰克林
11、那怕对自己的一点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前苏联]高尔基
12、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就是一个奴隶。 ——[德]歌德
13、明道德以固本,重修养以安魂,知廉耻以净心,去贪欲以守节
14、朝省、夕省,朝夕自省;上廉,下廉,上下齐廉
15、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7、谦受益,满招损。
18、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宋-包拯)
19、律己廉为首,立德世在先
20、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
21、自警、自省、自重、自律
2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3、门如市,心如水,一尘不染;提得起,放得下,百事敢为。(明-谈迁)
24、莫作名利双收之想,但立名扬万古之志。(清-曾国藩)
25、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26、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2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李商隐《咏史》 30、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明代于谦《无题》 31、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代包拯《乞不用赃吏》 32、公生明,廉生威。[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 3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 34、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岳飞 35、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隋·王通《中说·王道篇》 36、勤能补拙,俭以养廉。——清·金缨《格言联璧·从政》 37、终生为善不足,一日为恶有余——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35、讲党性,知荣辱,慎言行;亲群众,守纪律,塑形象。 36、言正,身正,行方正;脑清,手清,心自清。 36、、慎言笃行,奉公守廉 37、、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勤为标,以惰为戒。 38、、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39、、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身。 40、一身正气上班来,两袖清风回家去。 41、、勤政从一言一行做起,廉政从一分一厘拒之。 42、、以事为鉴明心智,以人为鉴正言行。 43、、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已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 44、公开是防腐的良药 暗箱是犯罪的温床 45、人心如秤称量谁轻
二者的区别是概念内容有所不同。廉政谈话是组织上预防腐败一种方式,它是以集体或个人谈话的方式,打预防针,防止问题发生。谈话气氛比较严肃,主要由领导提要求。
廉政谈心一般是上级与下级二个人之间的就廉政问题的交心通气,谈话气氛相对平和一些,双方可以交谈。
一、文字渊源
“廉,仄也。引申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廉”字本意厅堂的侧边,后引申为清正、节俭、严于律己。
二、思想流变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孔子主张恢复周礼,并将这个大任建立在个人道德基础之上,这就是“仁”。孟子从两方面发展了“仁”,即“性善论”和“仁政”。儒家思想的这种“仁”最终成为官员廉政的思想基础。而这一时期其他思想家也纷纷从不同方面阐释论证“廉政”。
廉与莲
(1)晏子
晏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尊称晏子,春秋后期齐国重要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其思想、言行、事迹主要记载于《晏子春秋》中。晏子明确提出廉政概念并躬行不怠,其廉政思想最突出的表现是重民与爱民,另外他还提出了应重视人才、强调统治者自身的廉洁是廉政建设的中心环节。
晏婴
“廉者,政之本也;让者,德之主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2)老子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又称老聃、李耳,春秋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共八十一章。包含着道家对于道的探讨以及对于德的思考。老子将官德思想物化,以水德、江海之德等阐释为官从政要善利天下、处下处后、不与民争利、清静寡欲、谦卑能容、无私仁爱的思想。
老子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曜。”——《老子·第五十八章》
(3)墨子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的派开创者。其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他的言论编成《墨子》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墨子倡导的兼爱、利民、尚贤、节用等,是宝贵的官德修养思想。
墨子
“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墨子·修身》
(4)庄子
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强调顺应自然法则,不以人的欲望强求自然,要安时而处顺,提倡修养内在的德行,全生保身。他的思想对于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追求名利的思想是一种有力的反击。
庄子
“夫大道不称 ,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庄子·齐物论》
(5)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人性本恶,因此从人性中不能产生自然的道德行为,必须通过后天的法治来进行约束,从而形成了以法为本位的官德思想,其最大贡献是将法律治理与道德治理结合起来。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篇》
(6)吕不韦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组织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从“节欲”、“节俭”、“忠廉”等角度对廉政进行阐述。
吕不韦
“故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廉,故不以富贵而忘其辱。”——《吕氏春秋·忠廉》
(7)韩非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哲学家。他比较各国变法得失,对已有的法家思想加以吸收和改造,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最终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法治思想对后世廉政制度有重要影响。
人际关系类题目属于重点考察工作实务、工作经验类的题目。
更多题型剖析:
结构化面试综合分析类题目常见问题剖析
结构化面试组织计划类题目常见问题剖析
如何运用逻辑思维搭建结构化面试的四梁八柱
从本质上讲,人际关系类最考察一个考生的情商,也最考察一个考生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把握。
要回答好人际关系类的题目,关键是要做到两点:
一是要做到讲感情与讲原则相结合;
二是要做到直面问题与细腻表达。
在实际的面试学习中,很多考生往往存在一些常见共性问题。考生按照“意义态度---明确任务---积极解决---总结反思”这四部分构建答题框架,具体展开内容即可。
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廉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精神层面,就是廉政道德文化,是培育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二、是制度层面,就是廉政制度文化,是建设清正廉明的社会秩序。
三、是物质层。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
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
山东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总结廉政工作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工作重点,促进廉政工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