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字文纪。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
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对小溪李纲的赏析:
脉脉寒溪彻底明,临流聊复濯吾缨。
风微静爱琉璃色,竹密遥闻环佩声。
漾月下摇金潋滟,涵虚不动镜澄泓。
自怜逐客难淹泊,不为溪山景太清。
首联写一条小溪连绵不断地潺潺流着,它寒气袭人,它清澈见底,面对这条可爱的小溪流,我姑且用它来洗涤我的帽缨吧。上句点明小溪清澈见底的特点,又以“寒”形容小溪,给人冷寂之感。下句“濯吾缨”用典,既侧面写出小溪的清澈,又暗示自己对节操的坚守。
颔联写微风吹来,小溪静静地流淌,呈现出一片澄清的琉璃颜色,隔着生长茂盛的密密地竹林,可以远远地听到像环佩一样的叮咚之声。本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生动形象表现了小溪的“色”和“声”。
颈联写在皎洁月色的照耀下,溪面上水波像涂上了一层金色一样地流动着,晴朗地白天,水映天空,像一面澄清的镜子一样。本联中“涵虚不动”一句以镜设喻,以溪面的平静反衬诗人被罢免后内心不宁之情。
尾联的意思是说自己是被贬官的可怜人难以滞留某地,羁旅漂泊并非因为这里的山溪之景过于凄清,诗人正话反说,借溪边冷清的山景,间接抒发自己不宜久留此地的感伤凄楚之情。
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我们常常会寻找一些能够激励和启发我们的名言警句。其中,李纲先生的爱国名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纲先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爱国志士。他的一生致力于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留下了许多激励人心的爱国名言。
1.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名言是李纲先生最为人熟知的爱国警句之一。他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国家的命运负起匹夫之责。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积极为之奋斗。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句名言寓意着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勇往直前、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时代在变,但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
3.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
李纲先生坚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爱国主义就是要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4. 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定的信念。
在实现伟大的事业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的力量,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成功。这也正是李纲先生一生所秉持的信念。
5. 爱国主义是一种奋斗精神。
李纲先生认为,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奋斗精神。爱国主义意味着为国家的利益而奋发努力,不畏艰难,不计个人得失,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纲先生的爱国名言不仅仅是一句句警句,更代表了爱国主义的深刻意义。
首先,他的爱国名言鼓舞了人们的爱国热情,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奋斗。无论是国家兴亡责任论,还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的理念,都激发了人们追求卓越、勇往直前的精神。
其次,李纲先生的爱国名言强调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他的名言提醒我们,作为爱国主义者,应该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他的名言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奋斗的动力。他的名言告诉我们,只有有着坚定的信念,才能克服困难,实现伟大的事业。
总之,李纲先生的爱国名言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不论遇到何种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牢记这些名言,将其内化为自己奋斗的动力,为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
李纲《病牛》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李纲,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被誉为现代中国国父之一。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言论激励着无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李纲的爱国名言犹如明灯,照亮着前行的路。
李纲一生热爱自己的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深知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保护国人的利益和尊严,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崭新的面貌。因此,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李纲曾经说过:“自古以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简短而深刻的名言道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关切和对每个中国人的期望。他认为,每个个体都应当为国家的发展承担责任,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
作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李纲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毫不动摇地为国家的繁荣和强大而奋斗。他深知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必须坚决捍卫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在与外敌的斗争中,他发表了许多令人铭记于心的爱国言论,鼓舞了整个民族的士气。
这是李纲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爱国名言之一。他认为每个人都应为国家的兴衰负起责任,不仅要在言论上支持国家,更要在行动中投身到国家建设中去。
李纲深知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他坚信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因此,他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
李纲指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必须对国家的历史和国家曾经遭受的屈辱有清醒的认识。只有通过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实现国家的崛起。
李纲强调国家的崛起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每个人的责任。他呼吁每个中国人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李纲的爱国言行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启迪了无数人,激励着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而奋斗。
李纲的爱国精神鼓舞了许多青年投身于国家建设的事业中。他们怀揣着李纲的爱国理念,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是有了这些热血青年的参与,中国才能不断强大起来。
同时,李纲的爱国思想也引导着人们正确认识国家的利益。他教导人们要明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不盲目追求个人私利,而是应积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正确的观念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团结一心,共同为国家进步而努力。
总的来说,李纲的爱国名言激励着整个中国社会,让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正是在李纲的启迪下,我们才能凝聚起团结的力量,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李纲的子嗣还是不少,光是儿子就有八个。
《李纲行状》记载:“公娶鄱阳张氏,子男八人,长曰仪之,次曰宗之;三曰集之,次曰润之,早卒;次曰望之,早卒;次曰茂之;次曰秀之;次曰申之。女七人,孙男九人。”
1128年十一月下旬,子李宗之曾经追随李纲南渡琼州。
李纲是宋代的著名的主战派,官至丞相,作出重大贡献。李纲的先祖是唐朝宗室,避难入居福建邵武,其裔孙有李珠者,生五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其中李火德之后裔,人数最多,远播于海内外,被尊为南方陇西李氏的一大始祖,亦被称为闽台始祖。
宋代:李纲
楚氛未静狼烽起,翠华摇摇无定止。
谋臣猛将如云屯,坐视胡雏渡江水。我归自南时正艰,缭络间关万馀里。
问津处处皆战场,访旧往往成新鬼。伤心不忍顾浙河,故园已在荆棘底。
幸然家寓大江东,窈窕精庐山谷里。当时百口还满前,况复添丁长童稚。
衣冠南渡多流离,骨肉无虞能有几。生还已荷皇天慈,见汝更使清愁洗。
夜阑秉烛疑梦中,破悲为笑且欢喜。在原真赴鹡鸰难,玉树还许蒹葭倚。
眷言兄弟同友生,风雨鸡鸣未云已。闽山深处是吾乡,携幼扶衰又将徙。
安得庙社固根基,一使寰区尽蒙祉。
望江南·江上雪
李纲〔宋代〕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译文:
老渔翁独自在冰天雪地中垂钓,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若是把这幅景象画出来,将是一幅绝妙的图画。天色已晚,渔翁消失在淡淡的云烟中。小岛上的竹篱茅舍就是渔翁的家,他钓满一篓鳊鱼和鲫鱼归家后,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
李纲(1083—1140)字伯纪,福建邵武人,晚年定居在福州,去世后直接安葬在福州。
六 幺令 【宋】李纲 次韵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 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 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 兵戈凌灭。 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 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 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 高楼谁设。 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释】 (1)《碧鸡漫志》:《六幺》一名《绿腰》,一名《乐世》,一名《录要》。或云,此曲折无过六字者,故曰《六幺》。 (2)次韵:步韵,和诗时用原诗的韵作诗。 (3)贺方回:即贺铸 (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 (4)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 (5)苒苒(rǎn rǎn) (6)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喻指环境险恶、困难。途远:路途遥远。指达到目的所费的时日非短。 【作者】 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北宋政和二年(1112)进士。北宋末任太常少卿、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金兵逼近京师汴京,纲以尚书右丞为亲征行营使,号召各路勤王。高宗即位,拜右相,上十议,力主抗金,为黄潜善所沮,罢至鄂州居住。绍兴二年,除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后又多次被罢黜。绍兴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次年卒(于福州),年五十八,谥忠定。《宋史》有传。有《梁奚谷先生文集》一百七十卷、有《梁奚谷词》一卷。存词五十多首,其七首咏史词很出色,内容生动,形象鲜明,风格沉雄,气势劲健。作者借古喻今,充满了抗战豪情和爱国赤心。嘉熙元年刘克逊跋其词,谓“豪宕沉雄,风流蕴藉,所谓进则秉钧仗钺,旋转乾坤,不足为之泰;退则短褐幅巾,徜徉丘壑,不足为之高者”。 要理解李纲这首词中的思想感情,先要对他的政治立场和生活经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李纲的一生是坚决主张抗金的,是著名的抗战派代表人物之一。早在宣和七年,金兵进犯,宋徽宗惊慌失措,急于逃避时,李纲曾刺臂血上书,力主抗战。宋钦宗以李纲为兵部侍郎,后为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京,李纲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登城督战,杀数千人,乃退”。(《大金国志》)主和派李邦彦等罢李纲以谢金人。南宋高宗即位,一度起用李纲为相,李纲积极备战,敌不敢犯。后因高宗听信投降派谗言,李纲在位仅七十五天,又被罢免贬斥。到绍兴二年(1132),才被任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徙洪州。晚年虽被起用,乃系外任,已无权过问朝政。 由李纲的一生经历,可见他随着朝廷和战两种势力的激烈冲突,在他的宦海生涯中掀起了狂涛巨浪,他也在这起伏不定的浪涛中浮沉。一腔忠贞愤懑的爱国热情就倾注于词中了。 这首《六么令》大概是在南渡初期,李纲遭到贬谪后作的。借金陵怀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和不屈不挠,坚决抗金的决心。 上片写金陵怀古。“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千里长江,滚滚东去,纵目四望,江阔云低。杜甫就曾经感叹“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苏轼也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李纲对此,自不免兴起怀古之情。“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南朝陈后主创制的《玉树后庭花》,早已歌声沉寂,再也听不到了。听到的只有那古寺稀疏的钟声,回荡在这千里长江上空。《玉树后庭花》是当时淫靡之音的代表。歌声的沉寂标志着陈朝的灭亡。几杵疏钟,时断时续,渲染了寂寞苍凉的怀古气氛,唤起人们“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的感觉,从时间与空间上构成特定的情境。想当年,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曾建都建康(金陵,今南京市),国祚都较短暂。六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君主都胸无大志,穷奢极侈,不图振作,淫乐无度,终于导致了六朝一个接一个地覆灭,如同梦幻。晚唐诗人李商隐深有感概地说:“三百年间同晓梦”(《咏史》),韦庄也曾叹息“六朝如梦鸟空啼”。(《台城》)所以,词中感叹“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时光流驶,岁月惊心,如今,因年代久远,战争的痕迹已经泯灭了,豪华销尽了,“六朝旧事随流水”(王安石《桂枝香》),“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几见银蟾自圆缺”。银蟾,指月亮。作者认为只有天上的明月,阅尽人间的改朝换代,盛衰兴废,不管“歌沉玉树”,“繁华销尽”,她照样年年月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她,是历史的见证。这意思和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颇相类似。 上片的怀古不是为怀古而怀古,不是为六朝的覆灭唱挽歌。在怀古的背后,寄托着作者的政治见解和提供的历史教训,希望南宋统治者能以六代兴亡作为历史的镜子,不要重蹈六朝灭亡的覆辙。其忠贞之情,可昭日月。 下片即景抒情,“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森,茂密;发,指毛发。《江树森如发”,指江树茂密如发。“潮落”二句由上片写景怀古过渡到下片的即景抒情。鄱阳临近鄱阳湖,湖水流入长江,联系到上文的“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因而联想到“潮落潮生”,自己也心潮起伏,心事浩茫。想到自己屡遭贬斥,身为迁客,有谁怜惜我“老大伤名节”呢?“老大伤名节”的核心仍然是指自己年华老大,屡遭贬谪,抗金之志未酬,未能做到功成名就,深为浩叹。但他表示“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岁寒”,见《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此志应难夺”,化用《论语》:“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的意思。李纲是说,虽然“岁寒”(喻环境险恶、困难),但他要象松柏那样青苍挺拔,不畏冰雪侵凌;虽然“途远”,要赶走金兵,不是短期内可达到目的的,但他不怕投降派的打击迫害,不管环境多么险恶,不管达到目的的道路有多么漫长,他决定坚持到底,矢志不移。 结句“独立渔翁满江雪”。化用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诗句。柳宗元被贬永州,身为迁客,以顶风傲雪的渔翁自喻。李纲感到自己与柳宗元有某些相似点,故亦借用渔翁形象自喻,让读者从一个渔翁傲然独立江头,不怕满江风雪的艺术形象去领会他那种顽强的战斗精神。 这首词与作者于宣和三年(1121)所写的《金陵怀古》诗四首有某些类似处。如:“玉树歌沉月自圆”,“兵戈凌灭故城荒”,“豪华散尽城池古”。 【鉴赏2】 这首词写于南渡初期(南宋初年)遭贬后,词中借金陵怀古之题,抒郁结于胸的忠愤不平之气、坚持抗金报国之志,直接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不妥协态度。 作者由浩渺的千里长江,发出对当朝兴亡的感慨,联想到中原沦落、身遭排挤的现实,表过了抗金复国之志“难夺”。全词怀古伤今,慷慨多气,耿耿报国忠心都跃然纸上。 上片极写六朝古都——金陵的历史沧桑,写出了历史的无情。起二句点出金陵的地势特点:长江千里奔来,浩浩荡荡,江面宽阔,有“天堑”之称。也许是这一特有的地理条件,使金陵成为佳丽地、帝王州,然而长江犹如历史,也是最无情的,它不舍昼夜,奔腾到海不复回,带起了它所能带走的一切,“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宗。以下即从不同的侧面写六朝的消声灭迹。“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记下了这座古城的历史的足音,风靡一时的淫哇低唱已不复闻,只有疏缓的古寺钟声还,感慨深沉。“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最末一个帝王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一向被当作六朝荒淫的一个标志。如今这些亡国之音再也听不到了,自然意味着六朝的消失。“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接着从时间上慨叹六朝兴亡变化之速,至此又已过去了数百年。岁月流逝得如此之快,能不令人吃惊吗?“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是从金陵的形迹上看六朝的无影无踪的。兵戈,指战争;改朝换代时进行的战争把六朝帝王的淫侈奢华一扫而光,但见天边的月亮仍自管圆了缺,缺了圆。这与刘禹锡写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用意相同,都是用日月山川的古今共存,仿佛有情,反衬出历史与时间的无情,分外令人感慨。 下片主要表现词人的身世之感,抒写自己的抗战志向。“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从眼前景物落笔。鄱阳(今名鄱阳)临鄱阳湖,湖水通长江,从湖水的涨落联想到江潮的起伏,并与首句“长江千里”相应。因波而及江,因江而及树。这两句体现了他对景神驰,心潮起伏的情状。于是发出深深的感慨:“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意即谁能体谅到我是被朝中奸邪排挤打击,贬斥到此的一个迁客呢?人已老大,而声名节操尚未确立,能不悲伤吗?以下五句即缘此生发,表明坚贞不屈的立场。“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直抒胸臆。“岁寒”指的是困境、逆境:“途远”,指达到目的所费的时日。此二句说不管环境如何恶劣,道路多么遥远,我的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抗战到底的意志决不改变。结三句却变换一种方式,用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表明自己独立不移、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由于柳宗元《江雪》一诗所塑造的渔翁形象已深入人心,以此作结,不仅将作者的磊落之气、坚贞之节表露无遗,而且神思旷远,颇有余味。 此词虽先敷设一层悲愁暗淡的色彩,却不掩抗金报国的豪气,上片的低沉、顿挫、悱恻与下片的高昂、慷慨、豪迈水乳交融,意脉贯通,表达了作者悲愤中奋起的志向。全词气氛清冷,场面阔远,意境深远,格调刚毅。写景文字不多,但颇具特色,景物立体感强,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词中抒情手法多种多样,既有直接的议论抒情,又有间接的以景抒情。作者吊古怀今,表达出忧国伤怀的思绪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