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英文的相互转换是一个中国人,哥斯拉是美国电影。
汝龙先生是我国翻译契诃夫小说的专门家,是自学成才的著名翻译家,甚至是个体单干户翻译家。他的英文和俄语都是自学的。他最大的成就是以个人之力,花费毕生精力,翻译了契诃夫的全部小说以及戏剧。汝龙先生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俄国文学的翻译,正如巴金所说:“他把全身心都放在契诃夫身上,他使更多的读者爱上了契诃夫,他的功劳是介绍了契诃夫”。汝龙先生翻译契诃夫虽然起步较晚,但却成绩最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实在不容易也算相当幸运。其实,在汝龙先生之前,已经有许多人翻译过契诃夫。包括把契诃夫当作最为喜爱的作家之一的鲁迅先生本人以及周作人,瞿秋白,耿济之,曹靖华,金人,张友松,赵景深,王西彦,彭惠,徐培仁,荆斯勋和华林一等人,其中,金人和鲍群,张友松,赵景深还都出版过《契诃夫小说选》,金人同鲍群是直接从俄文翻译的,而张友松和赵景深则是根据英译本转译的。特别要提的是赵景深,他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翻译了多达162篇的契诃夫短篇小说,出版了8卷《契诃夫小说选》,并成为当时阅读契诃夫小说的主要版本。当然,近几年,又先后有磊然,乌兰汗,沈念驹,李鹤龄,杨衍松,刘若,冯加和邓蜀平等人直接根据俄文翻译了一些契诃夫的短篇小说。
《简爱》的译作者是祝庆英,当下最popular的版本就是她的手笔,但有没有其它版本就不知道了。祝庆英终身未婚,翻译简爱时眼疾正重,但她依然坚持把作品译完,所以视力严重受损
鲁滨逊的翻译作者为郭建中,陆平。
译者名人事迹
在文学和翻译界,一些名人以其卓越的翻译技巧和杰出的贡献而闻名。他们的翻译作品已经将文化和思想带入新的领域,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地的文字和文化。以下是一些著名翻译家的事迹和他们驰骋翻译界的故事。
1. 鲁迅(1881-1936)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对于翻译文学作品作出了重要贡献,将西方文学引入中国,让中国读者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学佳作。他翻译过的作品包括《红与黑》、《悲惨世界》等,这些作品的翻译质量和准确度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2. 斯坦利·兰》1960-<
斯坦利·兰是美国知名翻译家和学者,他以其对中国文学的翻译而闻名。他的主要翻译作品包括《红楼梦》、《水浒传》和《西游记》等经典文学巨著。他用流畅而生动的语言,准确地传达了原作的意境和情感,使西方读者能够欣赏到这些中国文学的杰作。
3. 胡适(1891-1962)
胡适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位翻译界的巨星。他将欧洲文学带入了中国,为中国读者介绍了西方文学的瑰宝。他将许多西方文学经典,如莎士比亚的戏剧、雨果的诗歌等,翻译成了优秀的中文版本。他的翻译作品具有语言流畅、情感质朴的特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4. 亚瑟·韦利斯(1861-1943)
亚瑟·韦利斯是英国一位杰出的汉学家和翻译家,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翻译了许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孙子兵法》、《论语》等,使西方人了解了中国的智慧和文明。他的翻译作品被广泛传播,并对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汉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5. 茅盾(1896-1981)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翻译家。他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引入中国,并进行了精确而生动的翻译。他翻译过的作品包括《鲁滨逊漂流记》、《小王子》等,这些作品的翻译质量高,语言流畅,成功地让中国读者领略到了世界文学的魅力。
结语
以上介绍的翻译家们以其卓越的翻译技巧和贡献打开了世界的大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各种文学作品。他们的翻译作品成为了文化交流和国际理解的桥梁,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能够相互交流和理解。我们应该铭记这些翻译家的名字和事迹,感谢他们为我们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冰心是中国著名的女作家、诗人,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以下是一些冰心散文的译者:
1. 《繁星》《春水》(诗歌集),1923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译者为郑振铎。
2. 《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译者为郑振铎。
3. 《寄小读者》(通信集),1926 年,北新书局出版,译者为郑振铎。
4.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1 年,开明书店出版,译者为郑振铎。
5. 《南归》(散文集),1931 年,北新书局出版,译者为郑振铎。
以上只是列举了一些冰心散文的译者,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翻译版本。不同的翻译版本可能会有不同的翻译风格和表达方式,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
中文简体版译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的中文简体版前后译者出现多次的变动,但主要为马爱农、马爱新姐妹参与翻译(其中,第四部是由马爱新单独翻译的).此外,译者还有曹苏玲(与马爱农合译第一部,署名苏农)、郑须弥(第三部第一版的原译者,2009年珍藏版译者更换为马爱农、马爱新)、蔡文(与马爱农、马爱新合译第五部).
0
《飘》的译者和版本有好几种,个人推荐陈良廷等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的。
1988年,《童年》,刘辽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刘辽逸、楼适夷、陆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聂刚正、高厚娟、曹嫚西、王志棣译,译林出版社
1999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勾焕茹译,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0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秋原等译,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0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李思贲译,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2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高惠群、安东、顾生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倪梅译,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7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张敏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7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刘雅婷译,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7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李峰、初丽岩、梁晓莉译,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袁顺芝译,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童年》,汪云译,农村读物出版社
《三体》英译者、著名科幻作家刘宇昆,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一直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2015年,由他翻译的刘慈欣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对于科幻界来说,刘宇昆不仅是译者,也是一名科幻小说家,他的作品《手中纸,心中爱》和《物哀》接连获得国际科幻大奖雨果奖。在谈及为何将一部分精力放在翻译工作中时,刘宇昆表示,这与美国科幻文化的历史刘宇昆说,“我能够理解中文、英文两种语言,因此我可以把中国科幻小说翻译成英文,与美国读者一起分享我喜欢的小说,为中国作家和美国读者建立一座沟通的桥梁。
我认为,这是我给科幻界的一点小贡献,也是我从事科幻翻译工作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