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至66米。东线工程规划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作为调蓄水库,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分水两路。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从长江到天津北大港水库输水主干线长约1156千米;另一路向东经新辟的胶东地区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向胶东地区供水。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扩大规模,向北延伸。规划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作为调蓄水库,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分水两路,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东经新辟的胶东地区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向胶东地区供水。从长江至东平湖设13个梯级抽水站,总扬程65米。
“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南水北调中线渠道设计水深随设计流量由南向北递减,由渠首9.5m到北京3.5m,底宽由56m~57m。
南水北调工程,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三个调水区,形成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构成四横三纵为主体的中国大水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从加高大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入渠道,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中线工程调水规模为130亿立方米,规划分两期建设。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供水超过300亿立方米,改善了沿线城市供水水质,直接受益人口超1亿人。
而投资800亿的穿黄工程无疑就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咽喉,它存在于黄河的底部,让长江水和黄河水有了一个间接性的接触,这条贯穿南北岸的巨大水下通道,几乎颠覆了我们所认知的水流自然规律!这条隐秘在黄河之下穿黄隧道,全长共有4250m,其中过河隧道和邙山隧道的最大深度甚至达到了35m。为了保证输水的安全性,隧道采用了平行布置的双洞结构设计,再加上双层衬砌,足以抵御8级的地震。要知道,在水下挖洞就已经很困难了,更不必说是在黄河之下挖掘隧道,因为黄河水下的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挖洞的过程中若是稍有不留神,也许就会造成坍塌事故,酿成极为惨重的后果!届时,一瞬间涌出来的流沙和洪流就会在顷刻间让施工的工程团队深陷地下,而就是在这种极度危险的状态下,我们的工程团队还是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其中或许遇到了很多的艰难险阻,但无可否认的是,我们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完美!穿黄工程作为中国规模最大,难度系数最高的水下工程,几乎已是人力不可能达到的极限,在建成投入使用后,收到了不知多少国家的赞誉,尤其美国更是直呼:简直太伟大了!而在这项逆天工程背后付出辛劳智慧的那些工人,无疑更值得我们为其鼓掌庆贺!
南水北调东线通过黄河进行输水。1.南水北调东线通过黄河。2.南水北调东线作为一个长距离的大型输水工程,其中水路的一部分必须要通过黄河进行,这是因为黄河是我国重要的内陆河流, 也是南水北调东线经过的一条河路。3.南水北调东线作为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工程之一,是为了缓解北方的水资源短缺和解决水污染问题,黄河则为这项工程提供了重要的输送泵站, 其中包括了青岛、利津、临沂、滨州等重要城市。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即国家战略东线工程,简称东线工程,是指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提水,途径江苏、山东、河北三省,向华北地区输送生产生活用水的国家级跨省界区域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有三期工程。
东线的起点是扬州江都水利枢纽,终点是天津。
南水北调工程是针对我国南涝北旱的现实情况,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缓解我国 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以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国家 重大战略工程。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并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江河 相互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布局。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就是从江苏扬州三江口通过扬州江都水利枢纽提水,通过途径江苏、山东、河北三省向华北地区输送生产生活用水的国家工程。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输水主干线全长1156公里;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全长701公里。规划分三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