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仪征化纤的一名员工我来简单介绍一下:
仪征化纤在全国化纤行业曾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作为改革开放初期国家22个重点引进项目之一,40年里,它曾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也曾深陷生存危机。通过一次次壮士断腕的改革,如今的仪征化纤闯出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40年前,国家提出"让每个人每年都穿上两三件新衣裳"的目标,决定建一个当时全国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用来制作正流行的服装面料"的确良",于是仪征化纤应运而生。
属于化学纤维制造业。
化纤的全名是化学纤维,指的是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为原料制成的纤维。根据原料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以天然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的人造纤维和以合成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的合成纤维。化学纤维的制备,通常是先把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物质或无机物制成纺丝熔体或溶液,然后经过过滤、计量,由喷丝头(板)挤出成为液态细流,接着凝固而成纤维。此时的纤维称为初生纤维,它的力学性能很差,必须经过一系列后加工工序才能符合纺织加工和使用要求。后加工主要针对纤维进行拉伸和热定形,以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
化纤行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它的生产、质量等方面都会影响纺织行业、服装行业等与布类有关的行业。化纤行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行业。
仪征化纤公司目前在岗职工共6200余人,其中管理、技术人员有1300余人,包含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在职人员5人,集团公司突出贡献专家7人,集团公司三个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18人,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16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4人,集团公司技术能手40人。
仪化技术中心是国家首批认定的40家企业技术中心之一。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石化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维(含中空纤维)业务,并配套生产聚酯主要原料精对苯二甲酸(PTA),经营范围包括化纤及化工产品的生产及销售,纺织技术开发,自产产品运输及技术服务,是世界第六大聚酯生产商。
化纤行业看好棉花自然看涨因为人需要穿衣,穿天然植物最好。
以下13个工种列为有毒有害特殊工种:二硫化碳制造工、亚硫酸钙药液制造工、蒸煮工、洗涤工、漂白工、磺化工、板框过滤工、纺丝工、长丝捻丝和落丝工、长丝升头工、长丝挂丝工、玻璃纸制造工、铁铬盐制造工。
特殊工种是指从事特殊岗位工作的统称,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工种。原国家劳动部将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重体力劳动和有毒有害的工种定为特殊工种并明确特殊工种的范围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或劳动部门确定。特殊工种,不同于特种作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化纤行业的现状和前景很好。
目前,中国化纤企业总数已经达到2000多家,不仅企业数量多,而且生产规模小,除仪征化纤等少数几家企业达到世界级水平以外,大多化纤生产企业年生产规模在1-2万吨左右,很多化纤生产企业年生产规模不足1万吨。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化纤企业除少数企业达到了经济规模外,绝大多数企业离经济规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些企业,不仅能耗物耗高,而且技术含量低,产品没有竞争力,它们常常成为市场秩序的主要破坏者。在中国化纤市场上,对化纤产品价格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进口产品。中国是一个化纤消费大国,年进口量在150万吨左右,国际大型化纤生产企业为了争夺中国市场常常压价销售,从而使得中国化纤行业早在自给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就出现竞争非常激烈的局面。
现在已经开始复苏了,比如最有影响力的仪征化纤上半年已经盈利2--3亿,到前面的水平估计至少一两年吧。
当然这和具体的单位有关系。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把握产业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绿色发展等新机遇,要着力化解风险,加强行业自律,避免不良竞争,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国内市场做好,把外部压力变为加快深化改革开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目前,全球疫情危机叠加原油暴跌,全球经济动荡风险提升,化纤行业运行发展压力加大,但同时积极因素仍然存在,行业抵御下行风险的韧性日渐增强,也不具备进一步长期持续下行的空间,针对疫情的影响,国家已开始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帮助企业逐步缓解经营压力。
化纤行业平稳发展依然是大趋势,行业发展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把握产业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绿色发展等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