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二)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孤儿或者农村“五保户”;
(三)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
(四)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
(五)追索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的;
(六)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的;
(七)因见义勇或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近亲属请求赔偿或经济补偿的;
(八)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赔偿的;
(九)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济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无其他收入的;
(十)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国家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十一)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的;
(十二)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
(十三)当事人为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儿童村、社会救助站、特殊教育机构等社会公共福利单位的;
(十四)其他情形确实需要司法救助的。
根据《法律援助条例》规定,司法救助条件如下:第十条 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一、提起方式
刑事被害人或者近亲属申请救助的,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户籍证明;
(三)是否已或者民事赔偿的证明材料;
(四)申请人为被害人近亲属的,应提供与被害人的关系证明材料;
(五)当地民政部门或者乡镇、街道出具的生活确有困难的证明;
(六)其他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
二、审查与报批
(一)填写《受理救助申请登记表》,严格审查相关材料,必要时可以调查核实;
(二)收到材料后,应当及时审查是否符合救助条件,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应当在一个月以内提出救助意见,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应当存档备查。
对决定提请审批的救助申请,应制作《提请审批救助意见书》,并附当事人申请、案件情况等相关材料,经部门负责人同意、检察长审核后报同级党委政法委审批。
三、救助金的发放与监管
(一)发放救助金时应制作《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发放登记表》,并由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二)救助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每年度末应制作当年救助资金发放情况明细表,报送同级党委政法委及财务部门,并接受审计部门审计。
在社会上,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无论是因为意外事故、自然灾害,还是因为生活困境、疾病等原因,这些人都需要获得一定的援助。在中国,司法救助和社会救助是两种主要的援助方式,它们在目标、途径和实施上有着一些不同之处。
司法救助是指通过司法程序和法律手段,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和保护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司法救助的实施主要通过法院和相关机构进行。当有人无力支付诉讼费用时,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法院会评估申请人的经济状况和案件的重要性,确定是否给予援助。
同时,司法救助也会通过律师、法律援助机构等途径提供法律帮助。这些机构会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等服务,以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护。
社会救助是指通过社会福利机构和组织,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救助和帮助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救助的实施主要通过社会福利机构、慈善组织等进行。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可以向社会福利机构申请救助。机构会评估申请人的情况,确定是否给予援助。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救助并非仅限于经济困难的人,还包括其他需要帮助的群体,比如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社会救助旨在为他们提供全面支持,帮助他们过上更加有尊严和体面的生活。
司法救助和社会救助都是为了帮助弱势群体,但在实施方式和目标上有所不同。
目标不同:司法救助以法律援助和保护为目标,主要关注法律权益的维护;社会救助以生活援助和帮助为目标,主要关注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
途径不同:司法救助主要通过司法程序实施,包括法院、律师等;社会救助主要通过社会福利机构实施,包括社会福利机构、慈善组织等。
援助方式不同:司法救助主要提供法律援助和经济支持;社会救助主要提供生活援助和医疗救助。
综上所述,司法救助和社会救助都是为了帮助那些需要援助的人,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和权益保护。无论是司法救助还是社会救助,在社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加强相关机构的建设和服务能力,确保援助的公平和有效。
在当前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对于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来说,他们更容易陷入经济困境和社会困境之中。面对这些问题,社会救助和司法救助成为了他们最为重要和迫切的需求。
社会救助是国家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它旨在为那些面临生活困境和特殊困难的人们提供帮助,使他们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社会救助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司法救助是法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保障,它旨在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获得司法资源和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救助和司法救助是两个相互关联且相辅相成的体系。社会救助主要解决的是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司法救助则关注的是人们在法律领域的权益保障。两者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
综上所述,社会救助和司法救助在当前社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实施不仅有助于解决人们面临的实际问题,还提升了社会公平和法律保障水平。在未来的发展中,社会救助和司法救助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合作,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
工作目标是“推动国家司法救助项目的立法,推进司法救助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受害者无钱医治,可以申请司法救助。
办理案件、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过程中,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应当告知其有权提出司法救助申请。
(二)申请。救助申请人提出国家司法救助申请,应当提出以下材料。
1.救助申请书,载明救助申请的数额、事实和理由。确有困难,不能提出书面申请的,可以提出口头申请,记入接待笔录。
2.救助人的身份证明。
3.实际损失证明。
4.救助申请人家庭成员生活困难的证明,主要是指救助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所在单位出具的有关救助申请人的家庭人口,劳动能力,就业状况,家庭收入情况的证明。
5.是否获得其它赔偿、救助的情况证明。
6.同意息诉罢访承诺书或者不信访承诺书。凡无此承诺书的一律不予立案。
(三)受理和初审。当事人向侦监、公诉、民行部门提出申请,或者直接到诉讼监督(控申)部门提出申请的,均由诉讼监督部(控申)受理登记并初步审查,认为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在完善相关手续后,进入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连同申请材料一并交由员额检察官办理。
(四)审查调查及决定。
检察官收到办案任务后,应当要求当事人填写《申请国家司法救助申请表》并按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的相关要求收集证据,提出处理意见,提交人民检察院司法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作出给予救助或不予救助决定书。然后,填写《国家司法救助审查表》按相关审级进行审批。
(五)发放
司法救助金拨付到人民检察院账户后,承办检察官应当通知司法救助申请人填写《领取国家司法救助收条》,领取救助金。司法救助金未能及时拨付到账的,或紧急的情况下财务部门可适当先行垫付救助资金,救助后及时补办审批手续。涉及信访的,还要求申请人或符合条件的近亲戚再次填写信访事项处理情况回访表。救助资金发放完毕后,办案检察官应当建立国家司法救助档案。
国家司法救助是对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采取的辅助性救济措施。 重点解决符合条件的特定案件当事人生活面临的急迫困难。 对同一案件的同一当事人只进行一次性救助。 对于能够通过诉讼获得赔偿、补偿的,一般应当通过诉讼渠道解决。
司法救助是法律援助,民政救助是以实物或货币为救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