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可教人;有德者,可育人。学高无德者,可为师,然从之者,恐多为有学无德之辈。有德者,可育人,然恐不为教之优。故非二者合之,方可为师之典范。
“学高为师”也就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具备深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正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只有具备高超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解决学生的疑惑和问题。
学高为师,只有学识渊博的人才能成为老师,同时也是时刻提醒教师,只有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并且不断完善学习,才能教育好别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折射的是一种教育哲理。“学高为师”说的是教师必须业务精炼、知识面广、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
“身正为范”指的是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因此,教师就要为人师表,即身正方能为范。
身正就要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语言文明,仪表大方,态度和蔼可亲,教态高雅洒脱。
因此,如果我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成为一名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注重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已,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外表到心灵,都应体现教师应有的文明风度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做一个“学高”“身正”的人民教师。
答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出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意思是老师应该努力做好学问,有充足的知识和品格来教导学生;要努力树立自己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世人做个好的典范,成为社会中的楷模。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习教育动员报告
近年来,学习教育动员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习教育动员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动力的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学高与身正是教师培养教育动员的重要因素。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不断追求知识的新高度。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宽广的学术视野,我们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此外,身正也包含了教师的道德和品格素养。我们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的品行是学生学习教育动员的重要依据,只有具备良好的品质和道德,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学习教育动员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手段。通过动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有所突破。
学习教育动员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通过动员,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地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为了有效实施学习教育动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以下是一个学习教育动员的实际案例:
在一所中学的班级里,学生们对数学学科普遍不感兴趣,成绩也不理想。教师决定采取学习教育动员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首先,教师组织了数学学科的讲座,邀请了一位数学高手来讲解数学的魅力和应用。这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意识到数学并不枯燥,而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
其次,教师教授了学习方法和技巧,通过讲解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途径。这使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更加自信和顺利。
最后,教师组织了一场数学竞赛。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竞赛结果表明,学生们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习教育动员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和品德修养,通过动员的方式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我们相信,通过学习教育动员的实施策略和实际案例,教师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教育动员工作,使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不断提高和成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习教育活动方案
学习教育活动方案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和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标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教育活动方案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通过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路径,避免盲目学习和随意学习的现象。其次,方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后,方案的制定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教育活动方案的目标是全面的,既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也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目标,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统一。
学习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需要考虑多个因素。首先,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需求,确定学习的主题和内容。其次,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最后,制定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和优化方案。
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教育理论,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适合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学生也是学习教育活动方案的主体,他们需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学生应根据方案的要求,制定学习计划,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学生还应及时向教师反馈学习情况,积极参与评价和反馈的过程。
学习教育活动方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要根据方案的实施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其次,要关注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新和完善方案的内容和形式。最后,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水平。
同时,学校和家长的支持也是方案优化和改进的关键。学校应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支持方案的实施。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学校保持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教育活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路径,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方案的优化和改进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是出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出自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专家、书法家启功
教授的深思感悟,并由他亲自题写,之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北京师范大学 的校训。
扩展资料:
“学高为师”是说,一个人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可以做个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孔子
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处处为学生之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包含了学与行、理论与实践、作学问与做人、做一般人和做老师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八个字,生动、诗意地道出做老师的品格气度和人文精神。可以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就是启功先生从老一辈优秀教育工作者身上总结、提炼出来的。一代代师大学生薪火相传,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使光荣传统代代相传,“木铎长鸣,千秋万代”。
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就能够成为老师,学问渊博的人就能够成为典范。“言高为师,身正为范”即为言语高深的人成为老师,行为端正的人成为典范;师和范是老师、典范的意思。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陶行知指出:“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都是修身养性的名言,指的是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因此人们把“人类灵魂的工程 “ 师”的崇高称号给予人民教师。
品德高尚的人就能够成为老师,学问渊博的人就能够成为典范。“言高为师,身正为范”即为言语高深的人成为老师,行为端正的人成为典范。都是修身养性的名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句。即为学识渊博的人成为老师,行为端正的人成为典范,都是修身养性的名言。
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学习方法。
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凝练的概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拥有渊博的知识,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做人的道理,可以称之为师。
师者,学生的楷模,育人先育己,自身正才能要求他人正直,以身作则,润物细无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宽厚仁慈的爱生之心,其次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学习方法,再次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书育人,人格魅力不可缺少。拓展资料只有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时,才能教育好别人,而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还有一种说法是:学深为师,品正为范。 现在这几句话已经成为国内许多师范院校的校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