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门前弄大斧——献丑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班门弄斧的典故: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木匠漫不经心地走到一个大红门的房子前,举起自己手里的斧子,说:“我这把斧子,别看它不起眼,可不管是什么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里,用我的斧头这么一弄,就会做出漂亮无比的东西来。”
旁边的人听了,觉得他太夸口,就指着身后的大红门说:“小师傅,那你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
年轻的木匠傲慢地说:“不是我吹牛,告诉你们,我曾经当过鲁班的学生,难道还做不出这样一扇简单的大门来,简直是笑话。”
众人听了,忍不住大笑起来,说:“这就是鲁班先生的家,这扇就是他亲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
听完这一说,那位年轻的木匠只能掩面,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班门弄斧: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1、班门弄斧,汉语成语,拼音是bānménnòngfǔ,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
2、成语故事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在唐朝也有。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成语是班门弄斧,板刀弄斧错了。
班门弄斧是一则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王氏伯仲唱和诗序》。班门弄斧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
鲁班,姬姓,公输氏,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春秋时期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答:应该是班门弄斧[bānménnòngfǔ]
基本释义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贬义
出处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日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例句
我不是文艺行家,可不敢在您这位老“艺术家”面前班门弄斧,谈论文艺。
鲁班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能工巧匠,直到现在,人们还都说,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当时还有一个工匠,名字叫石,人们叫他匠石,是楚国京城郢都人,他的本事据说和鲁班分不出高低。他的本领高到什么程度呢?
据说这个匠石有一个好朋友,两个人常常一起配合表演。这个朋友在鼻子尖上,薄薄地涂一层白灰,这匠石手中拿着斧子,瞅准了鼻子尖,“唰”一下子,就用斧子把鼻子尖上的白灰给扫掉了,连鼻子尖的皮都蹭不到。可见他的本领有多大了。所以后来柳宗元就说,假如有人拿着斧子敢在鲁班和郢都的匠石门前耍弄,那就有点儿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木匠,能做出精美的家具、房屋。
一天,有个人指着一扇做得很漂亮的门,夸口说:“这扇门虽然漂亮,但我能做出比它更好的来!
旁边的人听到了,告诉他:“这扇门是鲁班做的,你能做得比他还好吗?”那个人听了,连忙灰溜溜地走了。
从此,人们就说,在鲁班家门前舞弄斧子,太不自量力了。
明代有个诗人叫梅之涣,曾写过一首关于班门弄斧的趣诗。
一天,梅之涣经过唐朝诗人李白的墓,发现有不少来凭吊的人都在附近的墙壁上写下了诗句。但是,这些诗的水平并不高。
于是,梅之涣随手提笔在墙上写下了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意思是说,李白死后变成江边的一堆土,他的诗名却传颂千古。那些前来凭吊的人竟然在李白的墓前乱题诗,就好像在鲁班门前搬弄大斧。
成语释义:原指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正确的答案是班门弄斧。
【成语】: 班门弄斧
【拼音】: bān mén nòng fǔ
【解释】: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处】: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举例造句】: 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班门弄斧,同他乱谈。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拼音代码】: bmnf
【近义词】: 布鼓雷门、贻笑大方
【反义词】: 虚怀若谷、自知之明、知人之明
【歇后语】: 鲁般面前抡斧头
【灯谜】: 木匠修教室;老师傅面前显本领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指能力不如人
【英文】: display one's slight skill before an expert
【故事】: 唐代“诗仙”李白酒醉落江而死,葬在当涂牛渚山上的采石矶。历代文人墨客均在此留诗凭吊,明朝诗人梅之涣有自知之明,题诗“采石江边一坯土,李白诗坛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
鲁班弄斧是指,在行家面前耍弄本事,和关公面前耍大刀意思差不多了,在同行面前班门弄斧,简直是不自量力,自己有多大本事,也不知道掂量掂量斤两,人家有多少实力,却有谦虚谨慎行事风格,你在人家门前耍弄,不就是跳梁小丑那般,不自量力,自讨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