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和预审
依据:
(一)、《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
(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部令 第20号);
许可条件: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分级分类标准》。
申请人应当提交的材料:
(先网上注册并提交申请,网上显示审核通过后,将以下书面材料提交至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全程办事代理窗口)
1、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申请表(一式四份,其中一份与下述材料胶装成一册);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3、上一年度本单位财务状况报告或者其他资信证明;
4、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复印件、现场操作人员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岗位培训证书复印件和聘用合同复印件;
5、实验室或者检验场所及其检测能力的证明;
6、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7、有关规范化运营质量保证体系的证明;
8、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实例,包括运营项目简介、委托运营合同、用户意见、委托运营项目备案表、有资质的单位出具的委托运营合同期间设施运行监测报告;
9、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分级、分类条件要求的其他证明材料。
注:申请不同类别资质,应分别提交材料;申请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临时资质的,可以不提交前款第8项规定的材料;重要证明材料每页签章;双面打印;提交的1-9项材料应按顺序制作目录,使用明显的标志区分并胶装成一册。
审查方式:
书面审查、现场核查
许可程序:
甲级资质:申请、审查申请资料、决定予以受理或者不受理、审查、签署预审意见、报环保部审批
乙级及临时资质:申请、审查申请资料、决定予以受理或者不受理、审查、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办理时限:
20个工作日
资质延续:
持证单位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甲级资质或者乙级资质有效期内的各年度管理考核中,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反《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的行为,可以在资质有效期满前60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资质延续,换发证书。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临时资质有效期满后自动失效,不予延续。具备相应条件的,临时资质持证单位可以按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申请乙级资质或者甲级资质。
资质重新申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持证单位应当按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原发证机关重新申请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
1、增加新的运营专业类别的;
2、临时资质升级为甲级资质或者乙级资质的;
3、乙级资质升级为甲级资质的;
4、资质有效期满而未获延续的。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临时资质有效期满,不符合升级为甲级资质或者乙级资质条件的,2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同类别的临时资质。资质重新申请所提交材料参见以上"申请人应当提交的材料"。
资质变更:
持证单位分立、合并,或者变更法人名称、法定代表人、登记地址等事项的,应当在领取新营业执照或者新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后30日内,申请办理变更手续,填写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变更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1、变更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或者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颁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2、原发证机关颁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正、副本;
3、单位发生分立、合并的,还应当提供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复印件、现场操作人员岗位培训证书复印件和聘用合同复印件。
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其他等。面临水污染的严峻形势,我国环境保护部门聚焦重点,组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及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为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碧水、蓝天、净土的美丽中国奠定基础。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防范水体质量污染,不断提高水环境管理效率,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用水环境。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1、健全法律法规,积极建设水环境管理制度,明确治理部门的职责;
2、不断加强对工业污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的防治;
3、建立相应的技术保障体系;
4、加大重点流域、水源地的治理与保护
污染类型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燃煤等,治理方法包括减少排放、采用清洁能源和建立环保政策。
水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治理方法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加强农业环保措施和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
土壤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弃物和农药残留,治理方法包括土壤修复、合理农药使用和加强废物管理。综合运用各种治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1、整治后的地块集中成片,便于规模化机械化作业,能够产生规模效益;
2、对于农村居民点的整治有效地解决了空心村问题,节约出大量的土地;
3、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出来的土地可以跟城市征收的土地相抵消,实现耕地的动态平衡,既能解 决农村大量土地闲置问题,也能缓和城市扩张的压力,实现城乡双赢;
4、综合整治后的土地更有利于土地的流转;
解决核污染的措施包括:
1.核污染控制:通过各种手段,尽量减少核污染的范围,并对已经发生的核污染进行清理和控制。
2.核污染清除:对于已经发生的核污染,通过特殊的工艺和技术进行清除,以便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3.核污染预防:通过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等手段,预防核污染的发生。
4.核污染应对:在发生核污染事故时,迅速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范围,并对受害者进行有效的救治。
5.核污染治理: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核污染进行治理,减少核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1)水环境质量标准
有关于水环境质量的标准,主要涉及到以下5本,分别是: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渔业水质标准》GB/T 11607-1989;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治理土地沙化,为子孙后代造福
本人专注做除尘行业两年多,就已经做过很多行业巨头除尘项目,包括海螺水泥、南方水泥、中建八局、特斯拉等,如需详细了解相关具体行业吸尘设备,可私信获取特定行业吸尘器选择和除尘方案资料。
很多企业在自身的生产过程中,特别是生产车间会产生烟尘、粉尘等污染,这些都必须经过治理达到排放标准才能排放,否则将被环保罚款甚至关停。那么到底如何来解决这些烟尘污染,这个做法值得学习。
答案就是使用负压中央除尘清扫系统,一套系统可以做到不需要搬动,只要借号管路,可以清扫整个车间,那么怎么来选择除尘设备呢,在除尘设备的选择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被捕集粉尘的性质直接影响装置的性能,尤其是粉尘的粒径分布,对除尘装置的性能影响更大。通常先根据粉尘的粒径分布和装置的除尘效率来选择装置种类。
对于运行状况不稳定的系统,要注意烟气处理量和含尘浓度变化对除尘效率和压力损失的影响。含尘浓度大,应选用高效率除尘器或多极串联的形式,粉尘分散度高则要选择高性能的除尘器。含尘浓度较高时,在电除尘器或袋式除尘器前应设置低阻力的预净化设备,去除较大尘粒,以使设备更好地发挥作用。
除尘系统的运行条件也是影响除尘装置性能的重素。运行条件主要是指除尘系统的操作工况(如温度、压力等)和气体的性质。
选择的除尘器必须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应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等相关标准,按标准所规定的时段控制要求确定排放限值,并按标准规定选择烟囱高度。
本人专注做除尘行业多年,就已经做过很多行业巨头除尘项目,包括海螺水泥、南方水泥、中建八局、特斯拉等。
前往了解更多工业粉尘除尘设备www.eleclean.cn/如需详细了解相关具体行业吸尘设备,可私信我获取特定行业吸尘器选择,并根据您的工况定制除尘方案。
治理方法
通风法:简单、实用而且经济有效的方法,开窗通风让自然来净化室内空气比任何产品都有效,要相信大自然的力量是无限的,即使使用了空气净化产品也应该保持室内通风,这样不仅有助于自然净化,而且流通的空气也有助于空气净化产品发 挥自身的吸附作用。
植物法:这里还得说一下大自然的力量是无限的,甲醛虽然厉害,但一物降一物,像虎皮兰、吊兰、仙人球等绿色植物就具有吸附甲醛的功能,在家里摆放一些绿色植物,既起到了去除甲醛的作用,同时还美化了居室环境,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植物虽然可以吸附甲醛,但植物的吸附能力有限,单独靠植物除甲醛并不现实。只能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活性炭法:其主要是使用活性炭等材料对污染气体进行吸附,既物理吸附,是目前最好的物理去除方法。其原理是活性炭的多孔结构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积,从而使其非常容易达到吸附收集杂质的目的。所有的分子之间就像有磁力一样都具有相互引力。
光触媒法:光触媒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类似光合作用的光催化反应,产生出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具有很强的光氧化还原功能,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固化病毒的蛋白质,可杀灭细菌和分解有机污染物,把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污染的水(H2O)和二氧化碳(CO2),因而具有极强的杀菌、除臭、防霉、防污自洁、净化空气功能。
活性锰催化氧化法:以氧化锰(活性锰)为基体的氧化剂,具有极强的降解甲醛的性能,可以件将甲醛直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二次污染。目前已被制备成活性锰甲醛分解片,是一种更廉价、环保、高效的除醛手段。
水污染防治法第3条明确规定,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一,预防为主就是将预防放在防治水污染的主要和优先位置,采取各种预防手段,防止水污染的发生。
由于水污染影响范围大、影响时间长、影响程度强、致病危害大、污染容易治理难、治理成本高代价大,必须对污染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才能将污染和损害减至最低的程度。
第二,防治结合是指预防与治理相结合,既要对污染事先采取预防措施,同时也要对产生的污染积极予以治理。
对水污染只有按照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将预防手段和治理措施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三,水污染防治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包括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