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筑围墙是否破坏生态环境?

时间:2025-03-17 17:19 人气:0 编辑:招聘街

一、景区筑围墙是否破坏生态环境?

景区筑围墙破坏了生态环境。1. 建造围墙需要伐树,挖土,倾倒垃圾等环节,这些行为都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如破坏植被、水源等等。2. 围墙的建造可影响动物进出,限制生物群落的自然扩散和迁徙,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3. 受土地和空气感染的潜在威胁,围墙内部环境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治理,会影响游客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这将是长期遗留的隐患。因此,景区筑围墙破坏了生态环境,应该注意修缮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二、乔木破坏环境么?

不会破坏环境,乔木可以防风固沙 ,种植大量的乔木,能有效减弱风速、阻滞风沙的侵蚀迁移,起到防风固沙作用,保水作用,对环境非常有利的。

三、破坏环境的现象?

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和森林锐减等。

1、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南极冬春之交平流层下部臭氧层已形成了臭氧空洞;北极臭氧层稀薄。挪威、加拿大、阿拉斯加、日本、瑞士、中国等北半球的观测结果也证实有明显的臭氧层耗竭。

3、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减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偏离自然状态,生境破碎,生物失去家园。与自然系统相比,一般地,退化的生态系统种类组成变化、群落或系统结构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产力降低,土壤和微环境恶化,生物间相互关系改变。、

4、酸雨问题

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中国的酸雨主要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5、森林锐减

森林锐减是指人类的过度采伐森林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森林大量减少的现象。

其中影响最大森林锐减便是热带雨林减少。其中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大量砍伐林木用于出口。因此,1985年FAO制定的热带森林行动计划

四、钓鱼破坏环境吗?

钓鱼能破坏环境吗?答案是否定的,钓鱼不但不破坏环境,而且还给美丽的河道增添了一道美丽的景色。

现在老年人具多,活动场所少得可怜,大部分老人不是打牌,就是打麻将,身体,身心都及不健康。有些老人爱好钓鱼,但这条河钓不来那条河又不让钓,那些管理者认为钓鱼难看,影响环境。其实他们的三观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但是有些领导做的非常好,就拿我们杭州江干区,丁桥街道。把周边的每条河道都开设了钓台,让钓鱼爱好者有了更好的休闲场所,四周的绿化井然有序,这充分说明钓鱼不但不破坏环境,还给和谐社会带来了一道亮丽而充满人情味的自然景色。

五、环境保护面试题?

一、请你简要谈谈你对环保的了解?

  参考答案:

  1、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2、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组建了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代管国家环保局,1988年国家环保局改为副部级的国务院直属机构, 1998年国家环保局改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升格为正部级机构,为国务院直属机构。3月28日环保部挂牌成立。

  3、我们的环境问题形势很严峻。

六、面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从导游的角度分析如何来保护景区环境?

(一)端正旅游开发和旅游景区的指导思想

当前的正确指导思想应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纠正“有资源就开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风景吃风景,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丰富资源,加大开发利用力度,力争在近期内取得可观的阶段性成果。”之类的错误或片面性提法,真正把开发和建设的思想统一到与社会和环境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上来。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制定,是旅游开发研究的中心环节。规划在对旅游景点做出科学构想和设计的同时,还要提出地形景观、林木植被、文物古迹、动植物、水体以及整个生态环境、旅游环境意境的保护措施,并合理规定保护区范围和确定环境容量。

(二)坚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做法

这是一条前人曾走过的以牺牲自然环境的巨大代价来换取经济繁荣的错误之路。世界上许多国家为此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旅游开发必须在规划中充分论证对环境的消极影响,实行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或者是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

(三)控制旺季景区的游客量

针对旅游旺季一些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的实际情况,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点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游客进行疏导、分流或限制。如北京故宫,为保护古建筑和改善旅游环境气氛,实行调整门票价格和限制游览人数的作法,以取得良好效果。

(四)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旅游环境的保护必须立法,因为只有将环境保护纳入法律条款,才能增强环境保护的力度,才能使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否则,被破坏之后再想到保护,为时晚矣。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旅游环境,就是给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管理者制定行为规范,对其内容,特别应包括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旅游环境保护的范围和内容、对违反保护条款者的处罚办法等。

(五)提倡文明旅游,杜绝旅游污染

游人的文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我们的游客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涂乱画等不文明习惯改变之日,就是我国旅游环境改善之时,对此,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要配之以严格的处罚规定,对于不文明行为,罚而不严,等于不罚,必须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全民的环境道德教育,在治理和保护旅游环境的同时,重视对青少年的环境道德教育。旅游景区应采用适当方式,让游客认识到自己在消费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自觉地维护风景名胜区的良好环境。应呼吁广大游客爱护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在美好的景观之中也留下自己美好的身影。

(六)严格控制游客数量,严禁超出环境容量,引导游客科学、合理地开展生态旅游

七、为什么桉树破坏环境?

绿水青山才能体现大自然的美,没有树就变成荒山了

八、河里开车破坏环境吗?

当然破坏环境了。河里开车,会将河里的生态环境破坏导致河里面的生物状况变坏,影响生物正常生长。也可能会搅动河里面水草的正常生长,导致以水草为生的鱼虾等动物的正常生活破坏。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去河里开车。如果确需必要,也要征得河道管理部门的同意。

九、不破坏环境的行为?

1 、使用布袋 我们去商店或农贸市场购物,几乎每样物品都会随赠一个塑料袋, 回到家后,这些塑料袋往往立即被扔进垃圾箱。

2、 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

3、 使用节能型灯具 。

4、 修旧利废 。

5 、不随意取土 。

6 、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7、 不乱占耕地 。

8 、不焚烧秸杆。

9 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十、描写破坏环境的词语?

穷山恶水qióng shān è shuǐ[释义]穷山:荒山。恶水:有害的河。指贫瘠偏僻的荒山;水质不良未曾治理的河流。形容恶劣的自然条件。[语出]清·王濬卿《冷眼观》:“且山虽明而寸草不生;是为穷山;水虽秀而只鳞莫睹;是为恶水。”[正音]水;不能读作“suǐ”。[辨形]恶;不能写作“饿”。[近义]穷乡僻壤不毛之地[反义]山明水秀锦绣河山[用法]用作贬义。多指土地贫瘠、物产贫乏的山区。一般作主语、宾语、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Copyright © 2024 招聘街 滇ICP备2024020316号-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