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比较坚硬。固体是由数量级为10^23的粒子所结合成的宏观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体系统。固体的基态(即T=0K时的状态)不仅是能量最低的状态,而且还是某种有序状态。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上所测得的宏观属性是固体在外扰动作用下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响应。
液体是三大物质形态之一。它没有确定的形状,往往受容器 的影响。但它的体积在压力及温度不变的环境下,是固定不变的。此外,液体对容器的边施加的压力和和其他物态不一样。这压力传送往四面八方,不但没有减少并且与深度一起增加(水越深,水压越大的原因)。
气体是指无形状有体积的可变形可流动的流体。气体是物质的一个态。气体与液体一样是流体:它可以流动,可变形。与液体不同的是气体可以被压缩。假如没有限制(容器或力场)的话,气体可以扩散,其体积不受限制。气态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之间可以自由运动。气态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的动能比较高。 气体形态可过通其体积、温度和其压强所影响。这几项要素构成了多项气体定律,而三者之间又可以互相影响。
区分方法是:
根据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来区别。
熔点高于常温(20摄氏度左右),它在常温下,就是固体;如果低于常温,它就是液体。
沸点高于常温(20摄氏度左右),它在常温下,就是气体;如果低于常温,它就是液体。
云是由小液滴和小冰晶组成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液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液滴和小冰晶组成了云,所以不能简单地说是固态还是液态.不可能是气态,因为水蒸气是无色的,不能看见.
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6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凝固:液态→固态(放热)
汽化:(分沸腾和蒸发): 液态→气态 (吸热)
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气态→液态 (放热)
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
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固态·液态·气态是指三种不同的物体形态,是人们常说的“物质三态”。
在本世纪以前,人们还只能从物体的宏观特征来区别物质的状态;一切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又不易形变的物态叫固态;物体具有一定体积但外形随容器而变,且易于流动的状态叫液态;若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均随容器而变,容器敞开时,物质粒子就逃之夭夭,这种状态就是气态。
答:(1)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2)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但有一定的体积.(3)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易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物质可以存在于以下三种形式:
固态(Solid):物质的分子密集排列,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并且不易被压缩变形。
液态(Liquid):物质的分子比固态分子间距离大,相对较为松散,液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但没有一定的体积,并且可以被压缩变形。
气态(Gas):物质的分子间距离最大,分子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气体既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可以被大量地压缩变形。
此外,还有一种过渡状态称为等离子体(Plasma),它是物质被高温或高能粒子激发后形成的电离气体,具有电磁性质和较强的离子化程度。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液态变固态:即凝固````例:水凝固成冰;炼钢厂房内,钢水凝固放热;蛋清遇热凝固;牛奶中的蛋白质一旦与橘子中的果酸相遇,就会发生凝固;花生油会凝固;血液的凝固...气态变固态:即凝华````例:霜,冬天玻璃窗内侧的窗花,针形六角形的雪,雾淞冬夜,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窗玻璃上凝华成冰晶,集聚成冰花;使已有碘蒸气的烧瓶降温散热,碘蒸气将直接凝华成固态碘;二氧化碳变干冰;用久的电灯光泡会显得黑,是因为钨丝受热升华形成的钨蒸气又在灯光泡壁上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
沸点:气体小于液体小于固体熔点:气体大于液体大于固体
沸点:气体小于液体小于固体熔点:气体大于液体大于固体
云其实是固态微粒和液态的组成的,悬浮在空中,肯定不是气态的,没有任何一种气态物质会停留在空中。
云的成因是:陆地上的水和海洋里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升到较高空的时候因为低温凝固成小冰粒和小水滴,停留在空中,形成云。当水滴太重的时候,或者因为气流的影响,会导致水滴下落或是冰粒融化下落,形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