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尧时代,约前2447—前2307年 ,一说约前2377—前2259年。
这首歌谣大约流传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传说在尧帝的时代,“天下太和,百姓无事”,老百姓过着安定舒适的日子。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的游戏,一边唱出了这首歌。
《击壤歌》是一首远古先民咏赞美好生活的歌谣。这首歌谣用极口语化的表述方式,吟唱出了生动的田园风景诗。太阳出来起来劳动,太阳下山休息养生,打一口井用以饮水,整理田地种出五谷丰登。歌谣般的风貌,仿佛听到了一个苍老而健硕的农人,在田地中对着无垠田畴悠扬地咏颂。这是他们怡然于简朴生活的自足的歌声,展现出了农耕时代上古先民的幸福生活场景,诠释出原始的自由安闲和自给自足的简单快乐。自然中见淳美,朴拙中见太平。全歌用语纯净,不染尘灰,意境高古,文字流畅。四言的写作形式,为诗歌增添了一种长短抑扬的韵致。最后一句点明题旨,这自然顺生的生存方式和其乐自得的生活,又何须外力的干涉和帝王的管理指导。
全文内容如下:
《击壤集》,伊川翁自乐之诗也。非唯自乐,又能乐时,与万物之自得也。伊川翁曰:子夏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声成其文而谓之音。是知怀其时则谓之志,感其物则谓之情,发其志则谓之言,扬其情则谓之声,言成章则谓之诗,声成文则谓之音。然后闻其诗,听其音,则人之志情可知之矣。且情有七,其要在二。二谓身也,时也。谓身,则一身之休感也;谓时,则一时之否泰也。一身之休感,则不过贫富贵贱而已。一时之否泰,则在夫兴废治乱者焉。是以仲尼删《诗》十去其九,诸侯千有馀国,《风》取十五;西周十有二王,《雅》取其六。盖垂训之道善恶明,著者存焉耳。近世诗人穷感则职于怨憝,荣达则专于淫泆,身之休感发于喜怒,时之否泰出于爱恶,殊不以天下大义而为言者,故其诗大率溺于情好也。噫。情之溺人也,甚于水。古者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覆载在水也,不在人也。载则为利,覆则为害,是利害在人也,不在水也。不知覆载能使人有利害邪,利害能使人有覆载邪。二者之间必有处焉。就如人能蹈水,非水能蹈人也。然而有称善蹈者,未始不为水之所害也。若外利而蹈水,则水之情亦由人之情也;若内利而蹈水,则败坏之患立至于前,又何必分乎人焉水焉,其伤性害命一也。性者,道之形体也。性伤,则道亦从之矣。心者,性之邪郭也。心伤,则性亦从之矣。身者,心之区宇也。身伤,则心亦从之矣。物者,身之舟车也。物伤,则亦从之矣。是知以道观性,以性观心,以心观身,以身观物,治则治矣,然犹未离乎害者也。不若以道观道,以性观性,以心观心,以身观身,以物观物,则虽欲相伤其可得乎。若然,则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亦从而可知之矣。予自壮岁业于儒术,谓人世之乐何尝有万之一二,而谓名教之乐固有万万焉。况观物之乐复有万万者焉,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诚为能以物观物而两不相伤者焉,盖其间情累都忘去尔,所未忘者独有诗在焉。然而,虽曰未忘,其实亦若忘之矣。何者谓其所作异乎人之所作也。所作不限,声律不□,爱恶不立,固必不希名誉,如鉴之应形,如钟之应声。其或经道之馀,因闲观时,因静照物,因时起志,因物寓言,因志发咏,因言成诗,因咏成声,因诗成音。是故哀而未尝伤,乐而未尝淫。虽曰吟咏情性,曾何累于性情哉。钟鼓,乐也;玉帛,礼也。与其嗜钟鼓玉帛,则斯言也不能无陋矣。必欲废钟鼓玉帛,则其如礼乐何。人谓风雅之道行于古而不行于今,殆非通论。牵于一身而为言者也,吁独不念天下为善者少,害善者多,造危者众,而持危者寡。志士在畎亩,则以畎亩言,故其诗名之曰《伊川击壤集》。时有宋治平丙午中秋日也。
《击壤歌》是一首唐朝时期的古诗,也是一首著名的乐府诗。其主旨为借打击琴瑟之声来寄托对国家家庭不幸困厄的愤怒和忠诚,反映了唐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 全文如下:
击壤献赋并序
勿轻直声出,妙手偏应弄。选取交情处,攀摘绝品中。指尖艺自能,独具爱物功。谁能不瞻礼,听是幽兰鸟。
洞心搜素兮秉文囊,无迹胜于有骨肉。造物降之成有德,复归于俗而不受让。获谢万家乐声至,四座南北犹未央。髣髴迷翩粥兮,钟漏鸣飏凉。
查冀中时相借兵,东兴遗恨屡筑城。波澜万古心情在,云沙风雨志气生。龙蛇行处雪山断,猿鸟声中草木横。更学攻身术兮,寻江海头浪。
这首诗最后一句“寻江海头浪”是该诗开篇句的呼应和回响,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兴亡的关切和对自身的磨练、进取和奋斗的决心。
击掌壤歌的唱法要把握好两条,一个是音色的高低,另一个是旋律的快慢,只要把握好这两个就可以很容易的学会。
jīrǎnggē
击壤歌
rìchūérzuò,rìrùérxī。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záojǐngéryǐn,gēngtiánérshí。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dìlìyúwǒhéyǒuzāi。
帝力于我何有哉。
译文
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太阳落山就回家去休息。凿井取水便可以解渴,在田里劳作就可以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
击壤歌是远古民歌,产生于尧时期。不是出自史记,王充《论衡》中有记载。
《击壤歌》是一首远古先民咏赞美好生活的歌谣。这首歌谣用极口语化的表述方式,吟唱出了生动的田园风景诗。太阳出来起来劳动,太阳下山休息养生,打一口井用以饮水,整理田地种出五谷丰登。歌谣般的风貌,仿佛听到了一个苍老而健硕的农人,在田地中对着无垠田畴悠扬地咏颂。
这是他们怡然于简朴生活的自足的歌声,展现出了农耕时代上古先民的幸福生活场景,诠释出原始的自由安闲和自给自足的简单快乐。
击壤歌 佚名 〔先秦〕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译文
太阳升起就去耕作田地,太阳下山就回家去休息。
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耕田劳作就可获取食物。
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
有人说诗歌源于劳动,中国的第一首诗歌《击壤歌》,描写的就是老百姓的生活。这首诗歌只有23字,却写出了很多人向往的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解释】:原指人民吃得饱,有余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
【出自】:《隋书·儒林传·何妥》:“上古之时,未有音乐,鼓腹击壤,乐在期间。”